□本报记者 杨 柳
近一段时期以来,信阳人一直为一个荣誉所鼓舞着,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6月18日在香港发布“2013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榜单”中,信阳市不出意外,第五次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宜居,已经成了当今中国人非常关注的一个新概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宜居城市”的桂冠接连五次戴在信阳这座城市的头上呢?
信阳山水,好一首流动的诗!
来过,就不曾离开。
一位来自北方的游客在信阳居住一段时间后,在自己的微博中留下对信阳的感言。
他说,信阳有秀丽的山脉,柔美的湖水,淡雅的茶香……
淡淡的感言,素描了信阳的美。
信阳的美妙不可言。它有山水之秀丽、文化之深厚、茶乡之美妙、百花之芬芳、交通之便捷、宜居之快乐。它胜景无数、浑然天成,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大别山北麓,淮河穿境而过。这里历史丰富,人文厚重,生态优良,物产富饶,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誉。
这里气候舒适,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为15.1~15.3℃,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是人类最为理想的栖居地。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居民热情好客,饮食文化发达,培育了现代快节奏都市中难得一见的人文休闲氛围。
得天独厚的本土自然资源是大自然对信阳的恩赐,也是信阳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启林到信阳采风写生时对豫风楚韵的信阳赞不绝口:“这里的山、水都特别入画,有画不完的题材。”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饮食,据一位清华大学博士考证,信阳菜好吃的原因,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出的食品安全可靠。信阳菜同时兼顾南北两方特征,以其独有的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
如今,吃在信阳、住在信阳、乐在信阳、行在信阳,已成为很多热爱生活的人的选择。
生态禀赋是祖先留下的,但城市“宜居”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信阳能够成为宜居天堂,靠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
“信阳绝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的一时发展。”信阳决策者的话语掷地有声。
信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在城市建设的规划阶段,首先把需要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域圈起来,禁止开发;在城市建设阶段,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严禁破坏山体、植被、水系。目前,信阳市仅在中心城市就规划建设了贤山、龟山、震雷山、金牛山、龙飞山、羊山等“六山”公园,总占地1657公顷,扩大绿带,增加绿量,进一步促进了山、水、林、城一体融合发展,提升了“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城市品牌。
豫南明珠“南湾湖”一度被笼罩在污染阴霾之中。信阳各界不遗余力唤醒人们对母亲湖的保护意识。在市人大的力推下,2009年,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1年年底,南湾湖被纳入“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2012年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环境治理项目开工。
前不久,南湾湖景区荣膺“第五届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第五位。这也是河南省唯一进入榜单前十的景区。
信阳人非常重视生态建设,爱美,同时也善于创造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平桥区郝堂村以它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被人民日报赞为“画家画出来的乡村”。“我去过很多乡村,郝堂村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最美的一个,你们把郝堂建设得很好啊。”省领导李克到信阳调研时对郝堂赞美有加。
信阳城市,好一幅凝固的画!
一城绿色半城水,蓝天白云最相宜。有人说,信阳山水,是一首流动的诗。那么,信阳的城市,则是一幅凝固的画。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