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虎

虚拟艺术擅长运用虚拟手法创造舞台形象,虚拟性戏曲演出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联想,形成包括环境、事件、人物关系等因素的特定戏剧环境,创造一定的舞台形象的一种独特舞台表现手法。虚拟手法的广泛使用,使得戏曲舞台上呈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没有角色上场的情况下,戏曲舞台不表示任何时间和地点。而一旦角色上场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一下子就被规定了。甚至在角色不下场的情况下,时间和地点也是可以不断变换。在虚拟手法下,戏曲舞台所表现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可以随剧情的发展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表现方式为戏曲艺术开辟了一条表现生活的独特途径。

在许多传统戏,如《蝴蝶杯》、《白罗衫》、《白蛇传》等中,演员通常会用一个船桨,或者用自身的动作表演来表示地点的不同。比如说一演员把船桨横举,另一演员手扶船桨轻轻一跃,然后两人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对立做出一上一下的动作,以此表示人已从陆地到了船上,非常形象,也很优美。这是虚拟化的表演改变了剧中的地点的不同,使得舞台的表现空间瞬间增大。

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某些演员的表演不同程度地受到话剧的影响,并且过多地吸收了话剧的表现手法,这在戏曲界引起了争议。实际上戏曲的虚拟动作与话剧的形体动作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区别。话剧的形体动作没有舞蹈化和程式化,它更着重于对生活动作的摹拟,虽然在艺术上也经过了选择、集中和夸张、强调,但却没有改变生活动作应有的形态,而戏曲的虚拟动作是舞蹈化和程式化的,较之生活动作有夸张、有省略、有想象、有装饰、有鲜明的节奏和美化之形态,因此,它与生活动作有着一定的区别。同时,由于提炼的程度不同,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也产生了不同的层次,有些虚拟动作接近生活动作应有的形态,如开门、关门、上楼和下楼等;有些虚拟动作已经摆脱了对生活动作的摹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生活动作应有的形态,如坐轿、坐车、趟马等。这也表明,戏曲的虚拟动作的提炼和运用,同时要受到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的双重制约。戏曲是运用歌舞化、程式化的唱念做打完成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的。而这种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逻辑的制约,这也决定戏曲的虚拟动作不可能是对生活动作的自然主义摹拟。

戏曲运用虚拟动作,追求的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真实,而是心理学意义的情绪、感觉、气氛的真实。观众欣赏戏曲的虚拟表演,也主要是从心理学意义的情绪、感觉、气氛而获得真实感。戏曲虚拟性的特点能够被现代戏所继承和发扬,也使得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戏曲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一定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旺盛地生长下去,并将永葆青春。

(作者单位:信阳市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