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为了充实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仅2012年,全县就挤出资金近1000万元购买教学设备,在中小学校建设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学校教学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住进这么温暖舒适干净的房子,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家的感觉。我们会扎根农村,安心乐教,回报社会。”刚搬进教师周转宿舍的潘新镇仙桥小学教师姜雅文高兴地说。

罗山县是河南省确定的信阳市唯一的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县。2011年和2012年,该县累计投入3200万元,在108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707套教师周转房。在这里,低矮、潮湿、阴暗的教师住房已成为历史。

春意盎然,提升师资水平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铁铺乡中心小学六一班的学生早早来到教室,新来的英语教师冯磊让他们异常兴奋。罗山县将每年招聘的中小学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偏远的农村小学也可时常看到年轻教师的身影。

针对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实际,该县在人事编制上重点倾斜,连续五年为农村具体学校、具体学科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任教,共1128人。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学科、学历、知识结构不断优化。

为了让广大农村教师招得来、留得住,该县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和支教教师,绩效工资向山区学校和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倾斜。根据地理位置和环境,该县将全县农村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为四类,分别比县城教师绩效工资高出7%、5%、3%和2%,同时,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了彭成旭、李化勇、朱远洋等一大批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师德典型。

均衡城乡教育,不能只是城区学校一味地向农村学校“输血”,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些学校“造血”。为了让城乡教师整体流动起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释放、衍生、扩大,该县每年都组织骨干教师到乡镇村小支教,每学期均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有力促进了农村师资力量整体提升。

春暖花开,提高教育质量

舞台上璀璨的灯光与小演员们充满童趣的服装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孩子们精彩的节目不时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今年子路镇中心校第九届艺术节文艺汇演现场。该校成功举办的第九届艺术节,是罗山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缩影。

提高教育质量,规范办学是基础。该县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开好、上好每一节课;重视体育锻练,落实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每年都举办全县中小学运动会和艺术节;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增加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到农村初中的比例,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质量监测是抓手。该县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将学校日常教学教研工作过程纳入量化考核;开展城乡教师论坛、集体备课、上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实现了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同时,全面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内涵发展是保证。该县坚持德育为首,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提倡办好班报、校刊,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很多学校开通了校园广播,建设文化长廊,做到学校“面面墙壁都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一批批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脱颖而出。

近年来,罗山县每年有近千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县举办的活动中获奖,培养出了在《唐山大地震》等影片扮演重要角色的小学生演员潘达、获得国家发明奖的学生刘航宇、代表全国青少年参加青少年八国峰会的高中生方治乾以及河南省文科状元何文君等。2008年以来,该县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大学生均在5000人以上。

教育均衡,在罗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均衡、管理水平的提升、教育质量的腾飞,让我们看到的是这里独具魅力的教育风景——每一所学校都在奋力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在幸福成长,每一个孩子都透着阳光和自信,如同美丽的花朵,绽放在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教育发展创造便利条件,让更多的孩子在教育园地里快乐成长、实现梦想。”透过罗山县县长汪明君铿锵的话语,我们有理由相信,罗山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