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石

广州老伯区长坤8年坚持随手拍公车私用,周末又拍到“私奔”的公车:云南玉龙雪山景区现湖南警车,被群众调侃“抓雪人”;青海玉树某副检察长私用警车、虚假答复网民被免职……近日,一些地方暴露出的公车私用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平日里难得清闲的公车,假日里能否“休息一会”?

公车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特权思维和权力未能受到有效约束。现实当中,某些领导明知不具备配备专车要求,但仍将单位用车据为己有,上级部门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民群众也只能用“屁股底下一座楼”、“车轮下的腐败”来形容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超标配车等问题。有关部门为了遏制公车私用现象,想尽了各种办法,从给公车贴标签这种最为原始的技术手段到GPS监控的高级技术,公车反腐俨然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技术难题。殊不知,公车“私奔”恰恰是制度上的放纵和怂恿,用任何技术手段解决制度问题就像用监听技术解决官员贪腐问题一样不得要领。

纵观世界各国,公车私用的幽灵潜伏在任何一个国度之中,但只有在中国才形成蔚然大观的现实,这无疑折射出了中国公车治理的尴尬:不是公车不可治理,而是公权力不愿治理;不是公车无法求解,而是地方政府故作难解;不是腐败不能整治,而是利益集团不愿放手。对于这一点,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公车改革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受益者,即使他原来的利益不是很合理合法,但一旦利益受到影响,他还是觉得被侵犯。另一方面,这些受益者同时又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要他来改革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个很难。

看来,如果权力不受限制的状况不变,要改变公车“私奔”现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