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诗绮 通讯员 彭延斌)今年夏季,浉河区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共发布高温橙色预警21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2次,虽然出现了两次强降雨天气,但由于日久缺水,一些地区的抗旱形势仍然严峻。“老天无情人有情,为了乡亲们的农作物能得到‘救命水’,我们损失一点不算什么。这几年信阳连续干旱,每年到了这个时期,我们也都是这么做的。”西双河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延生这样告诉记者,七、八月份,郑先生“拿出”鱼塘的水,无偿地给老百姓提供水稻灌溉水源,舍鱼苗、保秧苗,谭家河乡2000余亩水稻田有了“救命水”,灌溉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谭家河乡对现有的水源,统筹兼顾,全面权衡,实施“一盘棋”统一调度,鼓励各村组采取筑堤拦水、开渠引水、打井取水、架泵抽水等应急措施,积极挖掘抗旱水源,力争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了全力支持谭家河乡党委政府抗旱工作,郑延生无偿地给老百姓提供水稻灌溉水源,每天在鱼池抽水的大小水泵有150多台,日提水量达2万多立方米以上,将养鱼的水灌溉稻田,使谭家河乡大桥、西双河、冯店、郭畈、千功堰5个行政村的部分水稻田约2000余亩有了“救命水”,灌溉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据了解,浉河区西双河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8月成立,渔业养殖水面600亩,鱼池位于浉河区谭家河乡徐家岭,此处原为南湾水库鱼苗养殖场,产权属于南湾水库管理局,合作社与南湾水库管理局签订了承包合同30年,合同条款显示,不承担浉河区谭家河乡当地群众灌溉用水的责任。

“抽水灌溉后,致使鱼池的水位下降,水面缩小,鱼塘缺氧。前一段时间,死鱼苗一层层漂在水面,直接造成合作社损失达十万余元。”浉河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延生告诉记者。

目前,水稻正处抽穗期,得到“救命水”的水稻长势良好,农民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