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已成为信阳山水园林城市的真实写照。一组数据能佐证生活在信阳的舒适度: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81%,绿地率达37.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三年在340天以上,居全省第一。市民饮用水质达标率100%,为全省最好城市之一。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我市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持续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突出抓好环境卫生,公开招聘具备资质的社会作业公司,负责清扫保洁和管理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厕,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效果。强化新建住宅小区管理,确保新建小区建设与绿化、亮化、环卫、雨污管网、停车场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同步交付使用。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出台了城市行政集中执法、户外广告、建筑垃圾、景观亮化等城市管理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精选载体 “渗透”工程丰富多彩

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为此,我市把培育人、塑造人,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通过解决好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不断巩固创建成果。

主题活动提升素质。不断丰富创建活动载体,开展“学习总动员、读书我先行”,“诵读中华经典、提升文明素养”,在文明交通、美化市容环境、普及文明风尚、窗口行业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讲文明树新风。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广泛开展“学伦理、心理、生理知识,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逐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在良好社会风尚培育上,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一时间,熠熠生辉的人物不断涌现:入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的黄久生、李守禄,入选第四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的许光……这些德耀中华人物背后,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凡人善举,在共同引领着城市文明新风尚。

基层创建扎实有效。大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在全市交通、医院、宾馆、银行等21个“窗口”行业,广泛开展“三学一做”教育和创建“诚信行业”活动,有效提高了服务质效,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先后建成175个标准化文明社区,经常开展的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和社区文艺会演,大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综合整治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城市的环境秩序,是考量城市文明指数的一把标尺。我市以再创文明城市为切入点,集中开展系列整治活动,着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综合整治环境。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面貌、卫生秩序、绿化美化等进行综合整治;实行门前“五包”,全天候保洁中心城区;拆除中心城区所有旱厕,500多座新建、改造的水冲式公厕全部免费开放;依法加强市容管理,大力整治占道经营、骑路市场、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

规范集贸市场。对照创建文明城市标准,集中整治集贸市场、菜市场、早夜市摊群,特别是学校门口摊点和市场的经营行为,先后对22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卫生达标、秩序规范。

净化文化市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大力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强化对出版物市场、音像市场、网吧及其他营业性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管。连续8年开展“三项整治”和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优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整治交通秩序。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集中规范中心城区交通秩序;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面规范公交、出租站点和交通设施,有效解决了交通秩序混乱拥堵,方便了市民出行。

优质服务打造高效政务环境。市行政服务中心内,首问负责制、一周办结制、收费公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而“五禁止”、“十不准”的严格执行,使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治安综治打造稳定社会环境。平安信阳建设,实现了对全市城区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信访“四家工作法”的创新实施,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合理诉求,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文明城市创建不只是系列整治,更体现在日常行动上的点点滴滴:干部职工到责任路段清除卫生死角,净化街区环境;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搞好门前“五包”、社区卫生秩序;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倡导文明出行,劝导不文明现象……细看身边正在发生和改变着的一切,我们相信,文明的足迹已踏遍城市的角角落落,文明的光芒已照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