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结婚,就少不了要提到“房子”。刘森和邓娅是一对刚领了证的新婚小夫妻,和大多数首次置业的人一样,他们对买房既充满渴望,又带着些迷茫。在看房时,“得房率”、“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起价”、“均价”、“成交价”等各类专业名词,把小两口绕得晕晕乎乎的,“看样子买房还真是门学问啊!”几个售楼处跑下来,刘森仍是一头雾水。

“得房率”有讲究并非越高越好

“你们这个楼盘得房率有多少?”在开盘现场、项目售楼处,常能听到这样的询问,往往在得到售楼人员一个简单的数字答复后,购房者便会暗自盘算,这得房率是还可以,或是过低。尽管时下很多购房者都将得房率作为买房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真正了解什么是得房率、知道得房率多少最适宜的人却少之又少。

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套(单元)建筑面积之比。得房率越高,则意味着公摊面积越小。但是,得房率并不是像人们惯性思维中那样,越高越好,不同的建筑类型得房率的高低不同。一般情况下,楼层越高、楼层结构越复杂,公摊比例也就越高,得房率也就越低。

若片面追求高得房率,结果就只能是在其他方面作出牺牲。公共面积过小或将导致公共设施的欠缺,从而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但同样的,如果一味强调低得房率,认为得房率低的楼盘才高端,只会导致大量浪费。

设计师建议,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考虑实用性和合理性。得房率也只能作为买房中的一项参考,根据自身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定。

价格噱头多“均价”“起价”要分清

为了增加宣传噱头,目前在价格上做文章的楼盘越来越多。可有的购房者就是粗心大意,“均价”、“起价”,傻傻分不清楚,以致在一个个低价入市的开盘现场频繁奔走,却屡屡扑空。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均价”并不能反映出在特定时间段内该楼盘的真实房价水平。“均价”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值,而是发展商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专门制定的,以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的价格。由于市场上楼盘太多,竞争太激烈,为了吸引购房者,一些开发商在楼盘推广时打出的均价,并不是这个项目现在推出的几栋楼的整体均价,而是其中“均价”最低的那栋楼的价格。

而从近期开盘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爱上了玩“起价”概念。不少购房者也天真地以为,“起价”就是从这个价格起,“起价”低,整体价格便也高不了。其实不然。开发商打出的“起价”的套型,往往在整个社区中只有几套这样价格的房子,且是所有单元中无论是楼层位置还是朝向、通风、采光均是最差的,要么购房人不愿买,要么根本买不着;更有甚者,有的楼盘根本就没有此价格的户型,仅仅为吸引客户。

对于购房者,需要谨慎提防“起价”噱头,“均价”可以作为参考,而“月成交均价”、“日成交均价”等数据才是实实在在的。

(黄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