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张继疆 实习生 周 静

从平桥区辛店村到浉河区谭家河乡的公路叫辛谭公路,曲折但很宽阔。这条公路方便了沿途的村民,拉近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但是有一点值得说道,这些沿途的村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南湾湖汇水河流周边,他们对环境的保护,也正是对城区80万市民的“大水缸”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8月21日,记者再次踏上辛谭公路,但这次的感觉着实让人欣慰。

记者驾车从鸡公山风景管委会李家寨镇万冲村向西行驶,道路两旁一个个蓝色的小房子十分引人注意。不过一会儿,记者看到一位妇女,拎着自家的垃圾桶走到蓝色房子前面拉开铁门,将垃圾一股脑地倒了进去,而后又用扫帚将铁门前掉落的垃圾扫了进去,随后紧紧地插上门闩,防止二次污染。原来,这蓝色的小房子就是居民区的垃圾处理房。记者沿途西行,发现只要是居民区,每隔一小段就有一处这样的垃圾房,在公路上和道路两旁,记者基本上没有发现任何生活垃圾的存在,相比于一年前记者在这条路上见到的情景,是天壤之别。

老湾村村民胡大姐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房没有建的时候,处理垃圾的确有些困难,垃圾池只有一个,而且还不是封闭的,有些距离垃圾池较远的村民,就索性将生活垃圾堆在路旁或是房子旁边,等积攒多了就烧掉,烧完继续堆放。这样第一不安全,周围都是植被,可能引发火灾;第二刮风的时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前经常看到田地里、马河里飘着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都是从路旁的垃圾堆刮过去的。现在好了,走不多远就有一个垃圾房,而且是全封闭式的,不用担心二次污染。”村民李强也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房的建设,真是多亏了市里重视整治南湾湖上游污染啊。不然,那有这些垃圾房啊!

市环保局陈连芳告诉记者,辛谭公路沿途居民区共修建了10多个垃圾房,这些垃圾房属于我市“南湾湖生态试点项目之一。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去年冬季至今,全部项目已经完成。为了让这些垃圾房发挥作用,鸡公山管理区及李家寨镇还划拨固定经费,专门聘用村民定期将垃圾房中的垃圾及时清理,以实现零生活垃圾污染。

据鸡公山管理区规划建设局分管环保的副局长张志伟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房建成后,村民反映很好。如今,村民们都十分自觉,再也没有乱堆、乱倒垃圾的情况出现,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保护,更是对南湾湖饮用水的保护。市委、市政府还要求我们,在今后治理环境上要更上一层楼,使全区实现居民集中区垃圾房全覆盖,以彻底根除生活垃圾污染。

村民胡大姐这样感慨道:“这小小的垃圾房,造价不高,但是十分切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村民也会竭尽全力维护好这些垃圾房。谁不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