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慧

为人民服务,历来是我们党的宗旨。新形势下,浉河区湖东街道党工委以“六个一”活动引发出关于“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探索,通过组织“联系、联动、联建”推动社会发展。

撒开“一张网”,架起沟通联系“高速路”

湖东辖区6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59家行政事业单位和2000余家个体工商户,行政社会资源丰富。党工委为此把建立“零距离”互动关系,作为抓住用好这一优势的金钥匙。为此,一方面“打破”原来条块分割的隶属关系,建立街道“大工委”,各社区建立“大党委”,从辖区单位党组织中推选7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大工委”兼职委员,和党工委委员一道联系各社区党组织。而社区“大党委”则通过吸纳31名兼职委员直接参与社区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机关、部门和社区全体干部职工与81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和经济实体结成了帮扶对子,一对一提供贴心服务。

“原来对党建了解不够,五星社区石书记经常给我送来信阳日报等学习资料,介绍明星企业的成功经验,还请来专家培训技能,解决用工难题,现在公司不仅成立了党支部,还培养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龙景轩大酒店党支部书记付祥全十分自豪地提到了自己的“双重身份”,他说:“今年我又当选为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大家都叫我付委员了!”

前不久,湖东办事处党政办主任赵长华给其联系的一家物业公司送去了金光闪闪的招牌——“浉河区文明小区”,同时帮助协调解决了业主提出的楼房渗水问题。据了解,全体干部职工和“兼职委员”牵线搭桥,在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之间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沟通反馈机制,促进了“大党建”格局的形成。

同下“一盘棋”,形成发展难题“解码器”

“环境好了,生活方便了……”茶余饭后,三五八家属院的群众聊的火热。以前,茶韵路三五八生活区内侧塌陷的暗渠一度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堆放在楼道中的杂物“抢占”了过道,最近整修、硬化、铺石、栽树后,小区业主魏仁举发自肺腑地说:“‘大党委’真给力!”

“企业要发展,群众要实惠,政府要资源,三方共赢的目标为党建工作找到了契合点。”据统计,党工委共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59份,确定共建实事120项,共建单位先后投入资金67万元,解决了小区绿化、道路硬化、监控探头安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共建“一个家”,吹响志愿服务“集合号”

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立后,先后有744名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到居住地报到登记、亮明身份,社区“定位”其所在的网格,并纳入双重管理。目前,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党工委共就近成立楼栋党支部13个,网格党小组11个,产生89名党建联络员。

每天早晚,走进报晓新村社区,笔者都能看到不少人在小广场上晨练跳舞。进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1266体系”赫然醒目,其中85名志愿者都是小区内的退休党员。“周一唱歌、周二剪纸、周三盘古、周四跳舞、周五腰鼓。”社区党支部以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为重点,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服务意愿,合理安排服务活动时间。退休职工吴厚荣说:“隔壁楼上的老朱俩口是我的结对帮扶对象,我约了三医院的志愿者过两天帮他们抽血化验。”

此外,党工委将群众的需求列成15个项目、6种服务形式,为党员开展志愿活动提供“菜单式”服务。今年以来,辖区共成立15个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医疗义诊、法律维权、课业辅导、电器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20次,服务群众上万人,“大党委”引领党员和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97对,志愿活动遍地开花。

【启示】党建是龙头,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占据核心统领地位。湖东街道党工委根据形势需要,打破各自为战的“单线”壁垒,形成党建工作的“版块”效应,其党建引领作用更显强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