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才

开笔写这篇序言之前,我正在拜读杨万里的一系列绝句。刚刚用它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后一句做标题,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写这篇序时,立马就跳出了这句“小荷才露尖尖角”,读了这本诗集的打印稿后,我认为用这句诗来形容开景老乡的诗,非常贴切、到位,特别是对他小诗的感觉上,特别到位。虽然开景是“老”作者了,但他的诗还是特别年轻、水灵的!就像“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一样,美丽、生动、诱人。

一般说来,为人写序,大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老朋友,这序写起来,先从诗人说起,也就是先认识作者,后认识作品,写起来有亲切感,或者说,以友情为主。给开景写序,我是先认识开景的诗,再认识他这个人的。这序写起来,必先从诗说起,写起来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不说出来憋得慌!就像进了高级饭店,看见了桌上的一道佳肴,必想动筷子先品尝一下,不品尝,马上就要丢人现眼了——流哈喇子了!但这时还不认识大厨是谁。这时好像见不见大厨,认识不认识大厨已不重要了。

我最先是在《信阳日报》副刊上,读到开景的诗的。那时,雾霾让人眼睛灰蒙蒙、心情灰蒙蒙的。本来该“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了,燕子该来筑巢了,兰花满山放箭了,却让该死的雾霾埋住了!读了《信阳日报》副刊上韩开景的组诗《春思》,像一剑阳光劈开了雾霾,让人眼睛一亮,心情也为之一亮!好久未读到这样清新、朴素、飘逸、隽永的像绝句、又似民歌的小诗了,真的,它有点像唐诗中的绝句,但它又不严格按古体诗的格律,它有点像大别山中优秀的民歌,但它又比民歌多了点古色古香。今天,他选出了200来首,编成诗集。我从头再读一遍,验证了我对他的诗的最初印象。

说开景的诗好,好在他的诗“说人话”。先看这首《春思》:

春柳如烟春草长,

几回春梦断柔肠。

月光不解痴人苦,

常约清风掀碧窗。

诗人用“春柳”、“春草”、“春梦”、“月儿”、“痴人”、“清风”、“碧窗”画出了一幅人间风情画,点出了“痴人”的柔肠和“苦”,笔墨都贴着“痴人”来刻画,这诗就像有了人气,有了人间烟火!当前,有很多诗没有人间烟火,没有人气,也就是我们说的不说人话,偏说胡话、空话、大话、鬼话,虚无缥缈,不知所云。

说开景的诗好,好就好在“接地气”。也就是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请看《无题》:

清贫半世未求奢,

播梦栽诗无着花。

不信东风偏舍我,

心田种日总生霞!

诗中也写了“我”,但这不是一己情怀,而是见证当今社会和我们时代相印证的大胸怀!“心田种日总生霞”是期盼,也是愿望也是理想!这种理想不是空穴来风,是诗人经历了半世纪清贫的追求而得来的!这就像小诗有根,接了地气!当今好多诗歌脱离了时代,远离了人民,远离了生活,不接地气,飘在空中,让人不忍卒读。

说开景的诗好,好就好在它不是当今流行的“老干体”诗歌!诗评家谢冕说:“老干部因为年纪大,缺乏古典文学的修养,认为七个字、五个字搁在一起就是古典诗歌了。你去读他们的诗的时候,觉得索然无味。”开景的诗有自己的追求,我认为与“老干体”诗歌相比,高出了一大截子!特别是吸收了新诗、民歌中语言的精华,也吸纳了、提炼了一些口语入诗,所以他的诗“活”起来了!

读了开景的诗,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开景挣脱了“老干体”,脱颖而出,这是他小诗创作的一大胜利,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第一次接触到开景之后,他跟我说,他平常也很喜欢读新诗,并且刚开始习作时,还写过新诗。我接触的写旧体诗的同志,大都不看新诗。这很不好。这是自己给自己关闭了一扇诗歌的窗户。旧诗的作者收藏旧瓶成癖,瓶中注满了水以为有了好酒,成了瓶装水。同样,新诗作者,看不上旧体诗词的形式,有酒不愿装进旧瓶,成了散装酒。二者都有偏颇。开景的诗,一方面得利于他古诗词的修养,一方面又得利于他对新诗的偏爱,这一点,对他今天诗的创作特别重要!这也是他的诗区别于、高于“老干体”诗的最大过人之处!请看《甘雨》:

盛会时逢菊正黄,

何愁前路有风霜。

心田今日施甘雨,

福树枝头结小康。

“树”是只结果子的,偏偏开景的“福树”却“结小康”!这是新诗的语言,移花接木,接的好,接的巧!

请看《槐花》一诗:

一捧槐花别样亲,

眼前又是那年春。

黄毛双辫今何在,

拾起乡音问旧邻。

由槐花忆起童年小伙伴!“双辫”黄毛丫头跃然纸上!乡音乡情扑面而来!大有读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觉!

再看一首《草根吟》:

根藏沃土待时新,

何惧风霜摧此身。

喜见天公施雨露,

柔情一夜织成春。

好个“柔情一夜织成春”!据说这首小诗得中一次大赛一等奖,奖金一万元。值!值就值在这最后一句上!

纵观全集,也不是首首精彩!其实,一本诗集中有二三首好诗,或者二三句好句子也就相当了不得了!有些诗还是需要开景好好推敲一下的。要追求有难度的写作,千万不可信手拈来皆成诗。比如下面一首《邻居》:

未有亲缘胜远亲,

悠悠十载见情真。

严冬笑对风和雪,

一树梅花两院春。

最一句也堪称警句,但,第三句没有铺垫好,使得后面一句没有着落,升华不上去。我有一位北京朋友,也写古诗词,他也是写邻居,可最后两句是:“东家有酒西家醉,一树桂花两院香”,(最后一句惊人相似)第三句铺垫的很好,把邻里关系的亲和,不分彼此,“隔篱呼取尽余杯”的乡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才达到:“一树桂花两院香”啊!

读了开景的诗,兴奋之余写了以上这些话。愿这些小诗像剪开雾霾的春燕,到读者心中垒窝筑巢;愿开景老乡这枝“小荷”早日在中国诗坛上开成“别样红”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