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本想“谣动中国”,却“玩火自焚”;本想名利双收,却“身败名裂”。网络名人“秦火火”“立二拆四”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刑事拘留,对意欲借助网络成名的人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
大凡名人,无论声名大小,都不外乎两类,或因贡献突出受人称颂,或因祸国殃民被人唾弃。然而,在公安部门这次打击行动之前,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网上名人,似乎无法用“好名声”或“坏名声”分类,大家只知道他们“有名”,“粉丝”众多。这种盲目性恰恰反映了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的特点。
互联网在我国进入个人普遍应用时期,至今已约20年。如何用好这个新生的信息传播“世界”,政府、公众一直都在探索,因此使用环境比较宽松。这使得一些人产生了错觉,以为互联网属于“另一个世界”,不受现有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约束,现实中行不通的“搏出位”,可以借助网络横行无忌。
警方发布的消息显示,“秦火火”“立二拆四”在网上出名,主要靠制造和散布虚假信息,包括造假“包装”想借网络出名的人。消息一出,众多曾经追捧他们的网民大呼上当。这种效应提醒广大网民,对网上信息特别是“搏出位”的信息要多一个心眼,做些基本的是非判断,不要不假思索地呼应。它也警示那些欲借助网络出名的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法律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公安部门此次对借助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挥出重拳”,是依法治国方略在互联网领域的实践。它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网络领域长期以来存在问题的关切,表明了政府对网上网下一视同仁依法治理的态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秦火火”“立二拆四”原形毕露,能不能终结此类现象?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为人类活动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但它毕竟是人类创造、由人类管理的工具,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和运行。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都须遵守法律规定、道德规范,坚守“底线”。在网上出了名的人,更应该珍惜已有名誉,始终对法律和道德心存敬畏,多用自己的名气造福于网络发展,造福于社会进步,谨防言行突破“底线”危害社会、自食苦果。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