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菲

服务,一个普通的词。而当我们谈论服务这个话题时,我们谈论什么?值得人们深思。“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群众需要做什么就帮助做什么”、“增强责任心、事业心,转变作风,主动服务,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在检查指导工作时,经常说的这些话给人们以启发。

人生在世,总要做一点事情。每个有生活、工作能力的人,无论自觉不自觉,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服务,服务别人、服务社会,当然,自己也享受着别人提供的服务。服务,以小言之,体现个人人生价值;从大而讲,造福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以,工作着、服务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应当人人乐于服务。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是至高宗旨。然而现实生活中,承担着重要服务功能的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甚至领导干部把自己应做的服务看作“恩赐”,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遇事推诿、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或者讲在嘴上,写在纸上,做给“上面”看,不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做法伤了群众心,冷了客商的投资热情。作风之弊带来的服务之差危害事业、影响形象。

今天,信阳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新起点上的信阳,迫切需要更优良的作风、更优质的服务来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就要求行业、部门、个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转变作风与强化服务密切相关。转变作风是强化服务的前提。只有自觉摆正位置,牢记公仆身份,时时扪心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以满腔的热忱去工作,主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促进发展的正能量。在8月21日召开的全市抗旱保秋工作会上,市委书记郭瑞民谈到他两次查看旱情和抗旱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所想。他动情地说,干部的职责就是服务群众。不转变作风,不能尽职尽责,党性何在?于心何安?市委书记的发问,既是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拷问,也是对各级干部、公职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和提升服务群众意识、服务能力的激励。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