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光

信阳号称鱼米之乡,然而,今年的干旱缺水却成了农民抹不去的痛。

8月14日,记者顶着烈日来到罗山县的潘新镇和灵山镇看到,这里的旱情令人震惊。潘新镇李堂村一口面积60多亩的水塘已经完全干枯,裂缝能够放进一个拳头。这个村的庄稼大片枯萎,水稻变成焦黄色,稻粒干瘪。不光是水稻,玉米、花生、红薯、芝麻、棉花,地里到处是干枯的庄稼。

“水稻干得一点火就能全部烧着。”当地种粮大户房成今年种了160亩水稻,为了抗旱,他打了两口井,拉了1200多米的照明线,但因电力不足,每天抽出来的水,对干渴的稻田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往年一亩能产1200斤,今年能产200斤就谢天谢地了!打这两口井花了四五万元,买秧苗、化肥花了3万多元,眼看着都要打水漂了!”房成欲哭无泪。

据罗山县气象局工作人员称,当地今夏最高温度达到39.9℃,为近20年罕见,降水量也是10年来最低。潘新镇现有耕地5.8万亩,水稻受灾3万多亩,其中重灾田18828亩。

灵山镇的水源来自一条小潢河。因连日来高温干旱,小潢河水位急剧下降,镇上供水开始紧张。

下午1点多,骄阳似火。记者来到该镇采访时,正碰上村民到镇旁边的一口水井打水。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水井的水时有时无,水多的时间在凌晨5点左右,那时候,附近3个村子的村民都会来打水。“一百多人一起排队,有几十米长。”作为著名景区,灵山脚下的灵山镇有不少餐厅酒楼,因为缺水不得不纷纷歇业,昔日热闹的街道,一片冷清。

涩岗村是灵山镇少有的成片庄稼成活的村子。放眼望去,这里满目青翠,丝毫看不到干旱的场景,这得益于该村的两个电灌站。

为保证用水用电安全,村里人日夜在电灌站旁值守。

涩岗村村主任张义厚介绍,他们村是从石山口水库通过四级提灌给全村的稻田浇水,电灌站耗费巨大,仅维修就花了2万多元。因为成本太高,今年村子里的2600多亩耕地,虽然能够丰收,但是不可能增收了。

在旱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部署抗旱工作。

截至昨日,我市已累计投入各类抗旱资金10019万元,累计灌溉供水8.93亿立方米,其中,鲇鱼山水库连续灌溉供水80天,累计供水2.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40万亩;南湾水库在保障市民生活用水的同时,灌溉供水75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