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赵雪峰
刚到安徽省六安市,该市相关部门就为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
今年上半年,六安市规模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90.7亿元,同比增长11.4%。1月~6月,全市工业产品累计产销率为97.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该市规模工业企业已达930户,较上年新增16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4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3户,迎驾集团和应流集团产值超20亿元。
六安市经信委的负责同志说,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不断刷新,却是近年来六安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的真实印记。
吹响工业强市“集结号”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而工业不强曾经是六安市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01年,六安市刚刚撤地设市,当时该市国有、国有控股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4%,实施并投产的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0个,单项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首次落户六安。
2002年,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落后的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加速信息化”这一关系六安市经济振兴的十五期间发展总战略。2002年,六安市实施了工业化核心战略,明确将“工业强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加以全力推进。
此后,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一反慢条斯理的状态,开始加速。工业投资连出大手笔,工业经济开始跨越发展。2006年、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位。
“十一五”期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45.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32.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73倍,年均增长41.8%(现价,以下未注明均为现价增长)。其中,轻工业比“十五”末增长4.44倍,年均增长40.3%;重工业比“十五”末增长5.08倍,年均增长43.5%。
2012年,该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4.8亿元,居全省第10位,比同期增长17.7%,增速居全省第7位,总量和增速在全省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位和2位。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7.2亿元和197.6亿元。
规模工业异军突起
在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过程中,六安市通过完善领导班子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举办一年两次的高规格工业观摩活动等举措,在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六安市工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路子越走越活。与此同时,六安市每年数千名招商队员奔赴全国各地,招来一个又一个大项目,为六安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用“异军突起”来形容六安市规模工业企业的发展态势并不为过。据六安市经信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竞争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十一五”期间,该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市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达73个,工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由“十五”末的28.8%提高到“十一五”末的45.1%。总投资23亿元的大昌100万吨球墨铸造项目的有序推进,预示着铁矿开发从采掘向冶炼的关键性转变;总投资8.18亿元的真空玻璃塑料袋深加工项目的落地生根,填补了六安市乃至安徽省该行业及市场的空白;总投资47亿元的“六安信网光电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入驻该市东部新城区,提振了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信心……与此同时,霍邱铁矿的开发、钢铁双百亿工程的推进等,将该市发展工业浪潮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企业数量、规模迅速壮大。2010年末,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4家,而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370家,实现了翻番。2005年~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拥有资产由3630万元增至5357万元,增长47.6%;户均实现产值由0.4亿元增至0.8亿元,增长一倍;户均创造利税由402万元增至1086万元,增长1.7倍。百强企业成为全市工业的顶梁柱,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安徽金安钢铁有限公司、安徽迎驾贡酒有限公司、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庆发柳编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集团)2010年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其中,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安徽金安钢铁有限公司均超过30亿元。骨干企业对提升该市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十一五”期间实现增加值从2005年的50.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46.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88倍,年均增长37.3%。
截至2012年,该市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个数达340户,比上年同期净增78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19户。
产业集群助力“新跨越”
过去,六安市工业经济整体特点是门类众多,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附加值不高。近年来,该市开始从过去重微观的企业管理向重宏观的产业管理转变,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培育优势产业推进集群,抓龙头骨干企业推进集群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近期颁发的《六安市重点产业规划》,对六安市产业导向进行了明晰:2010年,通过大力发展汽车、钢铁、机电、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电力、纺织服装和特色高新技术等8大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初步构建起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和雏形,形成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支撑;到2015年,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全市人均工业增加值达到或接近皖江城市群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合肥经济圈制造业集聚区和鄂豫皖三省毗邻地区工业高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