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 翼

8月11日,信阳大地,酷暑难耐。但在上天梯管理区方浩公司研发大楼,记者明显感觉比其它地方室内凉爽许多。原来,该建筑外墙使用了方浩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建筑用轻质陶瓷保温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建筑极大地阻止了冷热能量交换,有效减少了能量流失,在这样的建筑里面工作生活仿佛置身“高级保温箱”。这就是科技带来的神奇力量,也是促使上天梯发展的神奇力量。

近年来,上天梯产业集聚区抓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牛鼻子,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场面。

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近几年,我们先后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申请专利技术43项。”上天梯管理区科技局局长、矿业协会秘书长张保杰历数了科技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科技强区的艰难路途。面对创新主体之间缺乏协调、重复投资、重复研发等现实问题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天梯管理区积极搭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相互支持的科研合作平台,开展科研攻关,努力突破非金属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促进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据悉,三大研发平台计划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5项以上,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30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60项以上。

掌握产业话语权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挥之不去,市场需求不振,不良商家,在利益驱使下,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危及上天梯品牌信誉。一时间,价格跌落,市场萎缩,利润空间受到空前挤压,上天梯遭遇了“滑铁卢”。痛定思痛,上天梯开始猛醒: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口。恒源、KD、科美等5家企业的8种产品首批获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珍珠分会颁发的市场准入证书,分别占全国的38.5%和42.1%,有力促进了产品标准化生产,稳定了市场竞争秩序;成立矿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会员单位44家,有力加强了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上天梯”品牌的含金量。

营造良好环境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上天梯管理区财政部门牵线搭桥,开展政银、银企洽谈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意向融资0.48亿元,投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依托市发展投资公司,申请国开行贷款5亿元人民币;制定专业的产业升级环境保护资源整合报告,设置融资平台、加快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顶层设计。同时,上天梯通过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税收减免、提供优惠待遇等方法吸引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人员前来创新创业。

提供智力保障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创新所需的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上天梯管理区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用人才,加强本地高端人才的培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了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向上天梯集聚。日前,中非研究所、怡和公司、青岛质立机电工程公司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粘合剂和微波技术保温板材生产线,其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填补了市场空白。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上天梯管理区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路子,转型升级的“正效应”正在持续释放: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力争在3年内把上天梯建成环保型、科技型、创新型、节约型的世界级绿色建材研发及生产基地”。谈到升级版的非金属产业,上天梯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张向阳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