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虞 静 钱洪波)特色农业百花齐放,家庭农场各有千秋,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盛夏时节,走进新县,城乡共荣、和谐发展的景象,见证着该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满园生机。
社区建设势头强劲
“我家搬到这个社区快两年了,以前我们住土门村,孩子到村小学上学要走5公里。现在可方便了,学校就在家门口。”家住郭家河乡百市街社区的叶小丽告诉笔者,像她家居住的小区,公共设施、房屋地基都是乡里统一建的,光土门村就已经搬来了20多户。
百市街社区只是新县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新县强力推进60个市县乡三级示范社区建设,3个市级示范社区规划通过评审,12个县级示范社区规划通过初评。千斤乡的大吴湾村,18座老房全部披上新装,统一的豫风楚韵风格格外吸引眼球;八里畈镇长河社区,90座新房拔地而起……特色产业主导型、产业集聚带动型、红色观光旅游型、移民下山并村型等一批示范社区脱颖而出,农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坯房,真正实现了村庄变乐园,新居美如画。
特色产业亮点纷呈
李峰是陡山河乡刚店村的一位种粮大户,站在自家“籼改粳”示范百亩核心区前,他兴奋地说:“今年春季,县政府奖励5万元,让我很受鼓舞。如今,我在示范园内推广‘种植—沼气—养殖’循环化经营模式,种植水稻、蔬菜等,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新县山多土地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模式,做足特色农业文章。周河乡全乡葛根种植面积达1200亩;沙窝镇陈高山油茶示范园2000余亩;苏河镇栽植红豆杉3000余亩;浒湾乡引进台资建成70亩的蛋鳖基地,投放种鳖9000只;吴陈河镇在马鞍建成了存栏3万只的合纵种禽场,种蛋供不应求。全县规模养殖大户已发展到336户,仅豫南黑猪饲养户达180户,形成了茶叶板块、苗圃板块、畜牧板块等特色鲜明的“精品”特色产业。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达3001元,特色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渠道。
家庭农场蓬勃兴起
在“鲁花一号”地膜花生种植现场,近1000亩的地膜花生整齐划一,周河乡旭东农场的主人老胡正在查看花生长势。年过五旬的老胡信心十足地说:“今年种的水稻、花生和红薯长势非常不错,超出了预期。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乡亲发展高效种植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该县紧抓政策机遇,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谈起家庭农场,苏河镇的徐国田有着自己的见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田收入已不再是主要生活来源,办个小农场,能顶半边天。”
作为新县首家个体家庭农场的泗店乡词祥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主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兼营林果种植加工销售,鱼类、家禽养殖等,年销售收入近60万元。山坡上种满了杉树,山脚下鸡鸭成群,水塘里鱼儿游动……已成立的9家家庭农场成为座座新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