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闫祥岭 姚友明

教师猥亵女童、医生贩卖婴儿、法官集体招嫖……本该受人尊敬的“神圣”职业,近日却频频曝出令人发指的丑恶事件。作恶者终将受到法纪的严惩,但类似行径对其职业形象的破坏,及其带给人们的心理冲击,绝不是一纸判决就能救赎的。

无论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还是“白衣天使”医生,或是代表公平正义的法官,天然就比其他职业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和公众信任。医生“拒绝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的希波拉底誓言,法官入职时“恪守职业道德”的誓词,就体现了其行为约束的严格标准。此类行业从业者利用职业的便利和权力徇私枉法,不仅不易被察觉,还将侵蚀整个社会的信任之基,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如果说个别“害群之马”难以避免,那么当“禽兽教师”接连出现,产科医生一再卖婴,多名法官集体沦陷时,我们有必要反思:当前一些职业管理中是否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和纰漏?对教师、医生和法官等特殊职业人员的考核是否过多倚重技术优劣,缺乏对道德水准的重视和考量?

“德者才之帅也”,特殊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医生和法官等职业,承载着极其厚重的社会信任。遗憾的是,当前对此类特殊职业考核中,轻职业道德重职业技能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一些职称评比、职位选拔过程中,职业道德往往被抛之脑后。陕西富平医生贩婴案涉案医生就曾因医德差被撤职,但之后居然被提拔为产科副主任,再次手握事关婴儿生死去留的大权,其中考核标准的巨大偏差一目了然,却长期被熟视无睹!

责任越大,所受的约束就应该更严。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几起侵害学生的恶性案件作出回应,要求对教师中的败类坚持“零容忍”;同一天,陕西省卫生厅提出,要查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德医风建设存在的漏洞。我们期待相关表态能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建章立制,通过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重塑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公众信任。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