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亮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近年来挂在很多领导者口头上、写入文稿中频率极高并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经典语录。那么,一任官员、一届政府,究竟怎样才能“造福一方”呢?这不能不归结到一个老话题上: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追求什么样的政绩观。

政绩,是置身于每个领导岗位的执政者都应当追求的,它既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明证,更是履行职责,以所处公权力这个平台为地方办实事、为百姓谋福祉的基本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这也正是我们的先人为什么总是把“立德、立功、立言”视为人生三不朽之业的根本原因。而“三立”中的“立功”,就是建功立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领导政绩。

自古至今,国人心目中一直都有两种政绩观,一种是务实的、为民的政绩观,一种是务虚的、为己的政绩观。前者能历久弥新,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是实事求是的政绩,是人民大众需要和渴盼的政绩;后者昙花一现,光鲜一时,是哗众取宠式的政绩,这种政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花拳绣腿的虚招式,劳民伤财的乱折腾,属于典型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对众生口惠而实不至,历来为百姓所深恶痛绝。

去年以来,信阳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在全市上下兴起了“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热潮,这决策令人鼓舞,更令人欣慰。因为这是在为明天的信阳积蓄正能量、栽种摇钱树、搭建聚宝盆,是一种科学的政绩观、务实为民的政绩观。然而有些人对此认识并不到位,认为搞工业、上项目,前期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矛盾多、困难大,不仅辛苦劳累,而且投入巨大精力和大量资金之后短期内得不到回报,是为他人做嫁衣。不错,工业的反哺期之于经营土地、搞房地产开发,以及搞城市扩建,盖楼堂馆所,确实要来得慢一些,很难立竿见影。因为,一个地方工业体系的形成,从精心策划到培育涵养,再到发展壮大、凸现效益,常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过程,要靠几届领导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倾心打造、全力付出。创业者、奠基者或许常常品尝不到自己劳动付出所酿造的甘甜、醇美,但他们服务的地方和芸芸众生却能得到实惠,享受幸福,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因此,抓工业,不仅是工作思路和方法问题,更是为谁做官、为谁服务、追求什么样的政绩观问题。没有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抓不了工业,没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抓不了工业,没有平心静气、不浮不躁的素养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抓不了工业。一句话,没有打心眼里为老百姓生活幸福、为地方长远发展的理想追求,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抓不了工业,也抓不好工业。

创业是艰难的、辛劳的,但创业者永远是可敬的、伟大的。相信吃水者不会忘记挖井人。当前,信阳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新一轮沿海产业转移、信阳得天独厚的前沿、生态和民智优势以及市委、市政府抓工业的决心、信心,构成了信阳工业大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信阳的每一位领导干部,应当“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一展身手,在发展工业的实践中“立德、立功、立言”,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辛亥老人于右任先生曾有一句名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对人生的名利观、为官者的政绩观作了精辟解读。

的确,一个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领导,不论在什么地方为官,不论在一个地方为官多长时间,都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少干只为自己邀功请赏、升迁铺路的花架子工程、“抽血”工程,多干打基础、谋未来、管长远的民生事业、“造血”事业,为地方办好事,为后代造福利,把务实的功名镌刻在坚实的大地上,让为民的政绩永留在百姓的感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