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雁峰 通讯员 闰崇晖 韩 燚

2008年12月,成立于2004年的信阳工业城被省政府确定为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2012年11月,信阳工业城被省政府批准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3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河南省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并优先支持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信阳工业城已发展为集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城区,“三区一体”、同步推进。

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产业基础,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经历了一个从招不来商到有项目就要,再到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集群招商的过程,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无中生有”。

确定主导产业

2010年,市委、市政府为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出了“明确一个方向、选准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的“四一”招商行动。在招商引资中,市领导提出对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市委书记郭瑞民为泛蓝集团的入驻九下深圳,“九顾茅庐”之举坚定了客商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泛蓝科技终于落户信阳,之后又有激蓝OLED项目落地。市长乔新江亲自深入台资企业对接洽谈,电声科技推进的关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往什么方向发展和依托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的问题,2011年,我市委托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协会编制了《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绘制了《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链图谱》,并组织市级和国家层面进行了两轮专家评审。经过认真评审,最终决定将电子信息作为集聚区主导产业。

实施集群引进

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最为集中的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信阳市产业集聚区深化“四一”招商行动,实施集群引进和培育工程,致力打造产业集群。一是建设孵化园。集聚区投资3亿元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孵化园,电子信息类项目一律免费租用,仅2012年一年就入驻项目17家。经过两年多的孵化,已有5家企业毕业,重新征地建厂;二是建立专业园。对类似台商这样的客商,根据其习惯和需求,集聚区建设了专业园。专业园不仅有23万平方米的厂房,还有6万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并配建了生活、娱乐设施;三是实行以商招商。辖区2家手机制造企业——星天空数码和博仕达通信积极响应《河南省以手机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进2013年行动计划》,协助集聚区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今年6月,在市级领导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集聚区签订了2个项目。与深圳手机行业协会签订了《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协议约定用36个月、投资150亿元,建成中国信阳手机总部大厦和产业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利税30亿元;与伯皇实业签订了《IT产业园及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框架协议》,协议约定用36个月、投资60亿元,建设生产性设施、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园区配套设施等。7月31日,首批入驻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的8家企业带来了投资新建项目的详细介绍,并表示愿意与产业集聚区一道,快速推进园区建设进度。

注重延链补链

坚持引进龙头与延链补链并重,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信阳市产业集聚区以深圳泛蓝集团和香港天盈集团液晶模组、液晶平板电视为龙头,向下游延伸,形成电视整机、液晶模组、包装等智能显示终端产业链;以深圳博仕达通信和星天空数码手机生产线为龙头,向上游延伸,形成了手机外壳、按键、主板、话筒、摄像头等智能通信终端产业链,同时向下游延伸,实施北大电子信息雁阵产业园项目,引进软件开发和广告宣传项目;以东信科技公司蓝光光头项目为龙头,形成了蓝光光头、光碟、芯片、播放器等数码影音终端产业链。围绕上述三大产业链,还引进了电声元器件、注塑模具等上下游关联配套项目24个,壮大了产业规模,有效地提升了集聚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市产业集聚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着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目前,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已入驻电子信息项目64个,总投资200亿元,初步形成了智能显示终端、智能通信终端、数码影音终端三大产业链,液晶平板电视、智能手机等“信阳制造”填补了“河南空白”,高新技术应用涉及OLED显示产品、蓝光产品、LED照明、高保真试听、智慧电子家具等多个领域,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发展的道路上,信阳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本版摄影:王天定 宋志华刘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