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凡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东西是不易改掉的,像乡音,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到哪,总也变不了,扯不断。
我便是一个乡音难改的人。从小生在山村的我,浸润着乡音长大,自觉其中有着独特的味道和原汁原味的简单。屈指算来,离开老家也有几十年了,军旅生涯18年远在新疆,转业后又入驻城市,不管走到哪里,老家乡音已成为我语调中的主旋律。以至于每每在与他人交谈时,乡音总脱口而出,其语调别人可能不适应,自己却感觉酣畅淋漓。于是我想,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还是那老家的乡音。
常言说得好:“离乡离土不离音,改名改字不改姓。”乡音和姓氏一样,像胎记烙在每个人的身上,洗之不去。历来,在偌大中国,听人说话,便会知其是哪里的,多半八九不离十的准确。记得在部队时,一个班里有9名战士,竟然来自5个省份,在一起如若不说普通话,各说各语,那语声杂七杂八,好似说天书,很是乐人。即使说普通话,要争论个什么事情,说急了,无意跳出来的,还是家乡的方言土语,惹得大家开心大笑。
乡音如歌,蕴藉着动听的旋律;乡音如花,绽放着美丽的芬芳;乡音如酒,散发着浓郁的醇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一首唐人贺知章的绝句曾撩拨多少代离乡游子的思乡情。乡音,对每一个远方游子来说,都是一份浓浓的相思之情。因为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摇篮,思念的港湾,永远叫人难以忘怀。
淳朴的乡音是一把连心锁,无论你的家乡在哪里,也无论你的足迹落在哪里,乡音就像一根扯不断的丝线,紧紧地牵着你,走得愈远,牵得愈紧。“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问一问老乡,过得怎么样?……”当我第一次听到金学峰唱的《老乡》时,就被歌词中描写的老乡之间的那种亲切情谊所感动。乡音是游子心中难以抹掉的情结,更是深埋在心里的一条根。无论走到哪里都告诉我们不能忘本。
“亲不亲,故乡人。”在一个地区,同一个县的为老乡;在一个省,同一个地区的为老乡;在全国,同一个省的为老乡……如果在国外,凡是说中国话的就都是老乡了。2008年我去马来西亚旅游,在吉隆坡的一个服装超市里选中一款喜欢的上衣,正要购买时,走来一名售货员劝我说:“你不要买这件衣服,它是从中国福建进的货,价格要比中国市场贵了近一倍,要买就去国内买。”我见他这样对我知心交底,连声道谢,他只说一句话:“我们都是中国人,是老乡!”
乡音又是一种信任。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难免要问路。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都会碰到客居此地的老乡。张口几句家乡话,就能消除素不相识的戒备,彼此间的距离仿佛已拉得很近。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也越思念昔日家乡的一切。我很惊讶,世事都在变,独独乡音不变。谁说人间无永恒?我说有,那就是:乡音永在,乡情永在!也许有一天,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我们的家乡话会逐渐淡出文化与历史的舞台。但是,乡音永远都不会消失。因为,这乡音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融入子孙后代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