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颖)近年来,我市围绕粮食生产重点区、城乡统筹先行区、特色产业示范区、村镇建设样板区、生态环境友好区、文化建设引领区“六区”建设,以建设创业型新农村为目标,助推各类人才投身农村创业发展。

创活政策机制,激励人才创业。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突破了一些制约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如对人才在创业期间,保持其身份不变、职级待遇不变。定期开展优秀创业人才评选并给予奖励,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对人才创业实行“三零”政策,即土地零租金、审批零时限、服务零距离;开辟创业贷款“绿色通道”,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贷款16亿元。设立创业基金,对开发新产品并创立名优品牌者给予奖励。一些县区建立了人才周转房制度,为创业人才提供3年的过渡性住房,并落实经济适用房,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创建服务体系,支持人才创业。我市大力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人才创业,带动农村改革发展。市、县区职能部门建立服务人才创业制度,组建了300多个专家服务团,定期到基层一线、到人才创业基地搞服务;选派三批共8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人田间地头、厂矿企业推进新成果、新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组织城市教育、卫生、文化新闻等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支教、支医、支持文化建设2.23万人次。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提供无障碍服务。对人才创业在信贷、政策咨询、行政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多样化服务。建立创业孵化园区,对有创新项目和创业潜能的人才,通过解决前期资金瓶颈,帮助项目“孵化”,助其成功创业;对有创新项目但不具备创业潜能的人才,帮助其组建创业团队,或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人股形式,促其科技成果的转化。

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有力激发了各类人才创业激情。目前,全市有5.8万多名人才投身农村创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各类人才投人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累计达102亿元,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组织4700多家,覆盖了全市45%以上的农户。全市已成规模和正在建设的农民新村达到893个,其中已成规模的267个,使10万多农户在农村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