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涛
城市供水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必备要件,是城市公益和公用基础事业,关系千家万户民生。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稳定的水压、优良的水质成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要求。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市区供水事业的投入,保障市区群众喝上放心水、平价水、优质水。
高瞻远瞩,不惜投入,推进供水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地方将本地供水企业出让给私人企业公司,结果造成广大市民“花了大价钱,吃的却是闹心水”的报道屡见报端。
我市供水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改制”风波,但市委、市政府没有追赶潮流,而是高瞻远瞩,坚持供水事业由政府主导,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市的供水企业为人民服务的公益属性和根本属性,避免了许多地方供水企业私营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近两年,特别是羊山新区、工业城、平桥工业园区等区域日趋繁华,市区原有供水量和供水水压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2013年,市政府将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建设列入年度市政府“十大实事”之一,重点建好信阳高铁片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即建设一座近期4万吨/日,远期达到8万吨/日规模的高铁片区供水加压站;铺设供水管网约70km。建好湖东水厂输水管道改造工程,即铺设湖东水厂取水头部至净水厂管道4200米。建好南湾水厂改造及管道工程,即新建一座11万吨/日滤池、一座加氯间,新增部分检测与化验设备等,铺设出水管道4000米。建好羊山新区北片区域供水工程(国际家居小镇供水工程),即建设内容为建一座供水加压站,铺设管网约70公里。同时,我市将中心城区供水管网铺设等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工程建设投资预算,在道路新建、改造时,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同评审,逐步解决了新老城区供水管网不配套,以及老化、管径不一致等问题,为未来投资,为未来奠基。
稳扎稳打,坚持供水事业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
为满足羊山新区、市工业城等新拓展城区用水需求,我市进行了羊山新城区供水工程等建设:新建了一个5万吨/日的羊山供水加压站;新铺设了羊山新区配水管网;随道路建设铺设了市工业城内供水管道60多公里,新城区供水管网框架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为支持和加快城市各产业集聚区发展,我市投资进行平桥工业园、金牛山产业集聚区、上天梯产业集聚区等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之中。为配合老城区综合整治和道路改造等,我市铺设、改造了河南路、平桥大道、平桥中心大道、航空路、春华路、茶韵路、茗阳路、滨河南路、南京路、八一路、贤桥至平桥啤酒厂部分路段供水管道,以及老城区多处桥涵、内河跨河管道改造等,优化了城市供水管网结构。为保障供水安全,近两年,市供水集团改善供水生产办公条件,促进供水企业良性发展,对水厂潜水泵、水表校验台、化验设备、水厂高低压设备、配电设施、自控系统、加氯系统、滤池滤料、抢修车辆、抢修工具进行了部分更新;对两个水厂、供水加压站等办公环境进行了整修、维护,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性。
为保护市区人民共同的“大水缸”——南湾湖,我市有关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禁餐”、“禁泳”、整治“地锅饭”等专项行动,关停南湾湖周边养猪场21家、转产4家,另外157家猪场也全部实现“干湿分离”,共建成干粪堆积池143座,建成三级沉淀池621座,有62家猪场完成了“零排放”生物养猪技术改造,实现了污染物总量大幅缩减。2012年初,南湾湖饮用水源地被纳入“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是全国十七个、河南省唯一一个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试点项目按3年至5年分期进行,目前各子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同时我市严格南湾上游项目环境准入,否决了投资额达数亿元的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开发项目等,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