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霞
红二十五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重要部队,为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策应中央红军行动、在西北创造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彪炳史册。
一、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 使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
红二十五军组建于1931年10月,隶属红四方面军。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反第四次“围剿”失败,丧失从外线打回根据地的条件,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红安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决定将根据地红军统一组织,重建红二十五军,以此为主力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11月30日,省委在檀树岗村南河滩召开大会,宣布新的红二十五军成立,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全军下辖2个师、共7千余人。
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分兵活动,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初步好转,反“清剿”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二、高举北上抗日旗帜 积极策应中央红军行动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作出决定:省委立即率红二十五军实施战略转移。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约3000名指战员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洛南县境后,于12月10日在庾家河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成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5个县工委,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下辖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2个县、13个区、48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近50万人。
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4000余名指战员从长安县丰峪口地区出发,离开鄂豫陕苏区,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当时,部队进行了西征北上的思想动员,提出的口号就是“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经户县、周至,沿秦岭北麓冒雨向西挺进,进入甘肃境内,威胁敌人后方,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
三、先期到达陕甘地区 为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红二十五军在陇东地区与敌周旋期间,省委和军领导鉴于一时难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便决定北上陕甘,与陕北红军会合,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再配合红军主力北上。9月初,红二十五军强渡泾河,经镇原、庆阳县境兼程前进,途中多次击败尾追的敌军,于9月15日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
会师后,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原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在红十五军团编成内,先后参加了东征和西征作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并为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作者单位: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