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电(记者 张兴军)“玉米叶子被虫咬了,请问是什么虫害,咋防?”“是玉米黏虫,近期是高发期,具体咋防请咨询植保站,农业局植保站专家电话……”
6月下旬的一天,河南方城县农民刘帅华通过电话提问,很快得到当地气象部门的反馈。这是一次普通的问答对话,也是近年来河南省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的缩影。
刘帅华是方城县赵河镇枣庄村的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目前承包种植了400亩地。他说,以前种地,啥时下种啥时打药,都是凭个人经验,“自从有了气象部门的贴身服务,遇到虫害天灾,心里就有了底,再也不是盲目被动的‘靠天收’了。”
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材料显示,自2009年开展气象为农服务试点至2012年底,全省20个专项试点县建立了由86%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及乡镇政府等组成的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建立了由农业、林业、水利、植保等领域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的农业气象专家联盟,搭建起直奔田间地头的服务平台,开展了对11330名农机手、2206名种植养殖大户、2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1个涉农企业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贴身服务的背后,是硬件投入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在方城县赵河气象分局办公室内,记者看到,通过安装在大田里的气象探头,墙上悬挂的大屏幕实时播放着农作物生长画面。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操作,调整探头角度,拉近距离,甚至可以看得清落在玉米叶子上的一根枯草。
南阳市气象局局长王军介绍,利用这些探头,足不出户就可掌握苗情、生长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此外,设在田间的多要素气象站还能收集风速、气温、墒情等农田环境参数。所有数据经过农业气象专家分析处理,就能及时提出应对措施,让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变成“看天管理”。
河南气象“直通式”贴身服务破解了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也给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基础。以开展全方位气象服务的方城县试验区为例,2011年小麦平均亩产656.8公斤,比试验区外对照田增产20%以上;玉米亩产565.8公斤,比试验区外对照田增产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