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浉河区举办了一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累计发放政策宣传单1.8万余份,用工登记1.29万人,发布用工信息1990条,提供就业岗位2.998万个,开展免费职介1.75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82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23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008人,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以上……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浉河区以民生托起大美浉河之基,就业成果辉煌璀璨。
加强就业培训,扩宽就业渠道。该区探索建立企业用工培训基地,依托浉河区就业培训中心,组织举办“加强班、重点班、普通班”等特色培训,设立“培训超市”,列出“培训菜单”,建立“流动课堂”,在农村开展以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炒制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在城区开展以餐饮服务、家政保洁、市场营销、美容保健为主要内容的转岗培训、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搭建供需平台,实现有效对接。该区积极搭建服务绿色通道,不定期在人力资源服务大厅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实现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有效直通。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职业供求状况,确定择业方向,并完善失业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提高择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区里还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实施岗位扶贫、技能扶贫,解决就业困难引发的家庭困难问题,实现就业安置、社会稳定和困难人员脱困“三赢”。
安居工程圆民生之梦
居者有其所,简单却遥远,是关乎每个家庭幸福感的小事也是关乎社会和谐的大事。去年年底,车站办事处困难群众胡彩云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政府建起的廉租房。每平方米仅一元的租金,让胡彩云圆了住房梦,解除了多年租住在城乡结合部10多平方米的民房内,交通不便、居住条件差等问题。这是近年来浉河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群众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安居工程顺利有序进行,浉河区成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兼顾,科学编制,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对城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情况和中心城区存量土地资源情况进行了集中调查,制定了区财政有限资金重点投资于廉租房建设,解决贫困家庭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主要以改造破产企业家属院为主的原则,鼓励企业拿出存量土地,按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申报,解决本企业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百姓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的审视标准中,浉河区有条不紊地推进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该区共开工建设保障房6959套,51.17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1096套、5.4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610套、32.49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200套、13.2万平方米,共向1595户符合条件的家庭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1052.676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强民生之依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浉河区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规范发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连年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中扩面征缴活动,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目前全区累计参保189430人,其中续保138363人,续保率95%。2013年已征收养老保险费3626.5万元,有4.7万名到龄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按时发放率100%,实现了“养老不犯愁”,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浉河区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区民政部门先后4次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原来的人均每月145元提高到现在的195元,保障对象增加到目前的17707人。两年来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7371.2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农村低保制度补差标准也逐年提高,保障对象发展到18650人。补助标准目前达到人均月补99元,两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927.5万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2年,浉河区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支出达12.9亿元,增长19%,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1%。如今,浉河区委、区政府正用为民服务这支画笔,在幸福安康的画布上,描绘一幅安居乐业、畅享人生的壮阔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