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主任、教授、市优秀社科专家 崔俊敏

一、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区域重点产业的选择要与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实力和远期发展目标相一致,也要与区域经济要素条件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因为一个集群区域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不能凭空捏造的。产业集群规划的理论基础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与传统的产业分布政策相比较,集群规划更多地注重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联系。政府作为产业集群创新的主体,参与者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的不完整。因此,政府最好是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而不是主导集群的发展。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公共部门和政府只成为集群的催化剂或者桥梁。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区域产业品牌规划是重点。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

二、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市场对创新的作用源于两种动力,一是市场需求的拉力,一是市场竞争的推力。市场需求如同一个胡萝卜,引诱企业创新;市场竞争则如同一根大棒,胁迫企业创新。市场在创新中起着“胡萝卜+大棒”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与规律的客观要求。而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关键是把企业培育成合格的市场主体。只有市场主体合格了,企业才会对市场信号有灵敏的反应,创新的潜在利润,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才会成为创新的动力。

三、加大区域创新文化建设的力度

产业集群是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而构成的企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文化是一种“粘合剂”,集群企业因为集群文化所体现的共同的价值观、信仰、经营哲学、管理制度和道德准则而凝聚在一起。集群文化的导向和影响作用虽然是间接的,但是更持久、更深远、更加根深蒂固。强有力的集群文化,使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带有“宗派性”色彩的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资金、物资等无法相比的巨大作用。因此,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市要加快中小企业的成长,必须营造一种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冒险与善待失败、勇于变化与敢于创新、强调学习与不断进取。

四、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介机构是沟通科研部门与企业知识流动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起着“政府的帮手,企业的依靠”的作用,而且通过中介机构对产品质量、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防止出现“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目前,我市已成立的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经营管理、信息咨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技术支持、信用担保、筹资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职能欠缺。今后,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必须健全为产业集群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使中介机构真正成为沟通科研部门与企业知识流动的桥梁和纽带。

五、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分为管理型和创新型两类。企业创新的主导力量是创新型企业家而非管理型企业家。在创新型企业家的培育和形成中,集群内的产业文化氛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为创业精神是一种典型的隐含性知识,只有通过地理上近距离正式和非正式交流,才能得以培训和发展,新企业的衍生和一些老企业的倒闭,才是产业集群有竞争力之所在。

六、重视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

教育和科研机构是产业集群重要的创新源泉,主要作用是知识和劳动力的供给。我们要充分借助国家鼓励研发的产业科技政策,积极引导所在地方的科研机构、大学开展与集群产业相关的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