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凤
前不久,作为平桥区明港镇一中教师代表,我有幸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二期新课标导向与教学艺术培训会,感受颇深,收获很大。
大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独到的教学风格让我倍感振奋。北京教科院全国模范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亲切、和蔼、娓娓道来但又不乏激情和趣味;王振会老师很有方法,活跃课堂的同时让孩子记住了知识;虞大明老师的课堂很活跃,有激情,善于诱导;刘德武老师的风趣、幽默,很有亲和力;韩卫芬老师平易近人,循循善诱;黄爱华老师机智幽默,很大胆;张春丽老师的物理课很有特色,直观的课件,流畅的语言,把我们带入到行星的运动中,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交流平台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各位名家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优秀教师过硬的自身业务素质以及严谨的教学风格。
一个教师的力量也许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力量则是无穷的。教师的引导结果更需要通过孩子的合作来实现。一个人在集体中的成长速度要比单独成长快得多。充分发挥小组形成的集体合力能进步更快。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协作已经成为团队中每个人发展的必须。像符永平老师的《变量与函数》一整章的知识串讲完,让孩子自己编教材,这样的教学模式推广并坚持下去,将是一个教师乃至一个学校一笔不可估量的教育财富。我们学校现在也在尝试着用“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兵教兵”。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一个守住。守住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就必有收获。李镇西也说,三年反思成名师。是啊!难怪这些教师能在全国脱颖而出。这就是多年来一丝不苟的探索钻研、认真落实的收获。每一年每一天每一节课都保持巨大的工作热情,去追求教育的精益求精,是一个把教育当做需要奉献毕生精力的事业去做的人。这同时是一个大写的人,是带领我们走向专家型学习型的教师的导师。
一句句引领启发的温柔提示,一张张的神情专注的孩子笑脸,我们看到的早已超越了每堂课本身。虞大明老师在《麦哨》的课堂上用了三个“茅针棒棒糖”把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到极致,他的“快乐源于分享”让孩子们用兴趣把课堂变得主动、活跃起来。我们的课堂也曾尝试着这样做,但孩子们总少了一份这样的热情,可能是备课不够精心吧?黄爱华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圆”,亲自搬下水道井盖,拍图片,让孩子们更直观的认识圆及其特征,这份敬业精神是我们在工作中能做得到却不能坚持的。这些让我们看到了课堂背后的一个个伏案疾书的身影,一个个呕心沥血的师者。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些课堂也给每一个与会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一堂语重心长的师德课。没有高尚师德的支撑就不会有敬业爱岗、苦心钻研,更不会有凝结心血的如此精美课堂。大会对于每一个到场的老师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
学习名家,比照自己。参会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距离而羞愧,从而也在心里暗暗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和钻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