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和

近日,听了一名教师的语文课,这位老师一走上讲台就严厉地说“昨天缺三本作业,是谁?站起来”。这时班里有三名同学站了起来,其中的两名同学将作业本递给老师后回到座位坐了下来,另一名同学还在站着。“你的呢?”“老师,我忘带了。”这位老师生气地说:“你把自己带来了”。面对全班同学,忘带作业本的同学局促不安,显得很不好意思。接下来,这位老师才开始这一节的教学内容。

老师生气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暂且不说,可老师这一句嘲讽的话,对这位学生而言可谓是本节课开始的“当头一棒”。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也是一样。老师带着情绪进课堂,显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这位忘带作业的同学整节课都低头不语。试想他这一节在想什么呢?他能静下心来听课吗?

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都交作业,就是迟交的也不放过,这本来是件好事,体现了老师的认真负责,这比不管不问要好。但这位老师处理的方式应当改变一下:一是可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比如快下课时,或下课后直接找到这三名同学,没必要占用全班同学的时间;二是那位同学没带作业,原因可能多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别说学生,就是成人也有忘事的时候呀!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说:“我相信你明天一定不会忘带的”。因为学生忘记了,老师即使生再大的气、发再大的火,学生也不会马上把作业交过来。这样去处理,老师不生气,学生也记住了,不是很好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而老师的宽容更会塑造学生人生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