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姜 刚 明 星 欧甸丘

会议“瘦身”、宴请压缩、轻车简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半年来,各地一股股新风扑面。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少数地方和干部在执行中仍我行我素、敷衍应付,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反弹迹象。

新风扑面来,还有哪些“死角”?

“以前大会小会天天开,现在大会用‘视频’,小会也少了。”湖南省长沙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说,会场不摆鲜花了,会后也不再安排聚餐了。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会议及相关用品的支出同比明显下降,既节约了成本和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向备受诟病的豪华接待正在发生悄然变化,超标接待、顿顿见酒现象减少了。安徽省一名县处级干部告诉记者,现在下基层检查,不用再头疼高接远送、陪吃陪喝了。应酬时间少了,工作时间自然多了。

记者采访发现,八项规定出台后,多数省市、单位配套制定了实施细则,摒弃不良作风。然而,一些地方在执行中仍留有“死角”,或认识不到位,我行我素;或只说不做,敷衍应付。专家和基层干部给记者梳理了一些地方落实八项规定打折扣现象:

其一,超标吃喝进食堂。“五星级酒店倒是去得少了,但是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却被请到个别单位食堂工作。单位内部食堂豪华程度与五星级酒店有得一拼,酒店里能吃到的单位食堂也能吃到。”深圳一位从事接待工作的人员说,部分地区明目张胆的豪华公款吃喝向单位食堂、私密会所等地方转移。

其二,借车、租车变身“公车”。网友曝光陕西某县县委书记乘坐进口6缸排量3.0T的顶级豪华款大众途锐车,网上报价105万元。后来该县委书记回应称,该车是半年前从民营企业借用的,网络曝光后已经归还。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为了绕开公务用车指标的“障碍”,部分单位直接从租车公司租用车辆。

其三,公款报账玩“变脸”。江苏某地组织80余名干部赴厦门开务虚会,主要“议程”之一却是参观景区,“旅游费”成了“会务费”。“有的单位宣称落实八项规定后本单位的公务接待费下降了50万元,但是却悄悄隐瞒同期的协调费支出增加了30万元、管理费支出增加了20万元。报销接待费只需改头换面,厉行节约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一位国企工作人员说。

顶风作案:是侥幸心理还是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接受采访的专家们表示,在落实八项规定过程中,顶风违纪行为的不断曝出,也表明改作风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到底是心存侥幸,还是官场陋习难改?”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质疑。

“这些违规现象一再发生,说明一些干部的不良作风积重难返。”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等告诉记者,这些干部的认识、观念没完全转变。有的在长期工作中已形成了高接远送、“酒桌办公”的惯性思维,有的潜意识认为八项规定只是“一阵风”,走走过场、搞搞变通也就打发过去了。如此消极应付的认识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落实。

预算、报账等制度存在“漏洞”,让一些违规者“有缝可钻”,也是实践中作风“走样、变味”的原因之一。

由于违反规定的“花样”多,监督检查执行难度大,导致对违规者威慑力不够。广东省深圳市一位基层干部向记者描述说,一张办公凳子1万多元,开发票时可要求商家开成5张2000元的,名目改为宣传材料印刷费、办公用品等。“上级来检查宣传材料就说印完发掉了。至于有没有印、印了多少没人查。这样的监督难以发挥作用。”

新风不能成“季风”:硬规定如何对软执行说“不”?

为严明纪律,中央纪委已对6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发出通报,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并承担相关费用。广东、湖南等地也相继发出通报。如湖南省半年来共查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案件800余起,问责处理干部近千人。

“通报、处理违规者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应警惕新风不能成‘季风’。”安徽省社科联研究员程必定表示,让八项规定入心入脑,当务之急是扭转干部的思想观念,坚持常抓不懈,维护规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坚决向“一阵风”说不。

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建议,要突出对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的约束。中央和地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核心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上行下效。可探索将辖区或单位的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以此调动自我约束和约束他人的积极性。

落实八项规定若前紧后松,反弹带来的影响将不可估量。接受采访的干部群众认为,让遵规守纪成为常态,必须要加强监督和惩戒。在查办相关案件时,应更加突出查一查这些出事的干部平时在干什么,纪检部门有没有把好监督关。同时,应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化监督,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