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每日生活不可或缺,饮水问题总是牵动着每位市民的心。随着市区自来水用户的不断增加,供水需求矛盾日益凸显,我市中心城区的供水能力到底如何,供水基础设施有哪些软肋,水质、水价及服务问题为何频频让人揪心?为了更好地让广大市民了解中心城区供水现状,促进我市供水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即日起,本报民生版将陆续推出《市中心城区用水调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郭 靖 李小然

一大早起床准备洗脸刷牙,拧开水龙头却发现没水;家中正急着用水洗菜做饭,自来水管突然“卡壳”;在外工作一天回家准备冲个澡,却发现热水器因供水压力小而打不开……水是人们每日生活必不可少的,然而,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我市中心城区部分市民就遭遇了这样的停水“囧事”。

5月12日,因浉河公园后门DN800管道损坏,导致中心城区大面积停水;6月6日至9日,五星路附近许多小区一周内出现两次突然停水。为此,一些市民不禁疑惑:我市的供水设施到底怎样,为何停水现象时有出现?

爆管、水压低成停水主因

记者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停水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计划性停水和突发性停水。计划性停水多是因水厂设备维修、大型道路施工、管道铺设等,供水公司一般会提前1天至2天,通过供水公司网站、小区公告、短信等途径,提早告知市民及时储备生活用水。那些让市民措手不及的停水“囧事”,通常是由突发性停水引发的。

为啥会出现突发性停水?市供水公司总工程师张强认为,主要原因是爆管和供水压力低。

近年来,市中心城区爆管现象频发,统计显示,2011年,市供水公司所辖管网共计爆裂1500多次,今年最近几次的突发性停水也是由爆管导致。爆管原因有很多,除因天气变化外,还有重车碾压、不文明施工等,其中,不文明施工造成的管道爆裂占三到四成。

对于供水压力低导致停水的问题,张强说,按相关规定,自来水公司管网供水水压、水量须满足6楼及以下用户的用水需求。我市供水管道自西向东延伸,沿途每公里的水压会正常损失,为解决平桥城区及羊山新区沿线供水压力过低等问题,目前供水公司在楚王城建有一个日供水2万吨的加压站,在羊山建了一个5万吨的加压站,基本能保证中心城区1楼至7楼住户都能用上水。

“要保证7楼以上的住户能够正常用水,小区需要采取二次加压供水措施。但随着夏季用水高峰期的来临,用水量的急剧增加,供水管道末端水量以及压力也会逐渐变小,出现供水高层末端住户水压较低甚至无水的情况。”张强表示,此类问题需要小区物业管理处定时保养、排查,以消除隐患。

管道老化导致供水系统脆弱

城市自来水管道是城市生命的“主动脉”,只有“健壮”的管道才能充分保障供水安全。但在采访中,张强告诉记者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市部分供水管道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

市供水公司始建于1959年,目前供水主管网总长达1500多公里,其中还存在50年代铺设的“古董”管道和早期的石棉水泥管道,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如:工区路、东方大道、西关街等。张强称,按50年使用年限来看,我市老化管网几乎占到一半,有400多公里的管道已经严重老化处于更换临界点,导致爆裂现象频发,既增加了维修费用和管理难度,且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同时,为满足高层楼房居民用水需求,目前供水区域管网服务压力由0.14兆帕提高至0.28兆帕。但由于老化的供水管道所能承受的压力在减弱,而越来越高的楼房所要求的水压又要增加,这一减一增无疑让老化管网变得更加脆弱。

老城区管网改造任道重远

如何解决管道老化带来停水的问题?市供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管道修复只是缓解一时停水之困,要想彻底解决爆管隐患,必须尽快更换老城区老化供水管道。但这些“年老”的管道大都在居民和商铺最密集的北京路、东方红大道等路段(约占总供水管网长度的20%),一次性对老城区的自来水管进行改造,一是不实际,二是成本高,难度较大。

“老城区的城市地下空间有限,只能在道路扩建或改建的同时,将供水管网改造纳入规划,实现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同评审,尽可能在少断水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张强说。

为解决、改善城区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湖东水厂输水管道变形、爆裂频繁等问题,市政府史无前例地将几项供水工程列入了2013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将供水管网铺设与改造列入市政建设投资范围,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财政资金中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城区供水管网维护等。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铺设管道18公里,湖东水厂输水管道改造项目有望年底完成。

供水管网是供水系统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要确保中心城区供水稳定,老城区管网改造已经刻不容缓,但就目前来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在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的前提下,尽快对城区老旧管网进行系统性更新改造,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