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廉”、“茶廉”——

打造“清风大别山”廉政教育品牌

市纪委监察局按照“红廉同脉、茶廉一味”理念,精心打造“清风大别山”廉政教育品牌,探索走出一条富于信阳特色的廉政教育之路。

市纪委监察局先后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红色展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景点,大力宣传革命先辈勤廉事迹,整理出“布衣将军许世友”、“贫民本色高敬亭”等一批清廉楷模典型。编写了《鄂豫皖反腐倡廉建设史》,创作拍摄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杜鹃花飞》等红色影片,编印了《廉吏孙叔敖》、《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等廉政丛书。挖掘信阳红廉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大别山红廉文化苑”,融“红廉”、“警廉”、“茶廉”、“展廉”、“讲廉”和“悟廉”为一体的廉政文化展馆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每年,全国有80多万名党员干部、800多万名普通群众来信阳参观学习,使广大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熏陶。

“茶廉一味”展廉韵。市纪委监察局将信阳人爱茶品茶习性与茶的“俭、洁、清、醒”之德巧妙融合,成功搭建了别具特色的“茶廉”文化平台。在路边,设立了大量“茶廉”文化公益广告。在机关,充满家感觉的“品茗斋”,寓茶于廉,用一杯清茶、一句警醒,友情帮助有违纪苗头的党员干部悟廉明志。在文化界,推出音舞诗画《品茶悟廉》等一系列以茶为媒而演绎出的优秀文艺作品。

联合督察——

助推政令畅通

在专门成立有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组成的重大项目联合督察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市委进一步整合力量,专门成立了常设的高规格的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联合督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抓好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五禁止、十不准”等干部作风常态督察的同时,进一步整合了督察的内容,把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联合督察的重中之重。

为推动项目的快速建设,市纪委监察局构建了“七项机制”,实现了“五个结合”和“零阻碍”服务,推行了“四会制”会审,有效解决了问题难题,促进重大项目建设。2012年以来,已经先后对57个重大项目开展联合督察,共下发重大项目督察督办通知、通报32期,提出整改建议53项,使重点项目全部实现超原定时间节点快速推进。

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重点工作督察的任务要求,市联合督察办公室开展了不同类型、卓有成效的联合督察工作。目前,市督察办查处公款吃喝案件10起,处理36人,其中党政纪处分5人,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之风得到有效的遏制。对部分机关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治理“上班病”,落实“五禁止、十不准”等干部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已就“上班病”等干部作风问题下发《联合督察督办通知》74期,查处干部作风问题213起,处理了293人,其中纪律处分52人。

“双防双控”——

构建全覆盖廉政风险防控网

市纪委监察局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创造性实施廉政风险“双防双控”,既防范“八小时以内”岗位廉政风险,又防范“八小时以外”社会廉政风险,成功构建了全市“全覆盖廉政风险防控网”。

在“双防双控”中,从8个方面制订了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岗位风险防控,“一对一”制定防控措施;二是单位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形成风险防控管理上下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三是社会风险防控,要求公职人员以自律为基础,以公开接受监督为手段,以严格执行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风险防控的各项措施;四是分权防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五是程序防控,优化各个岗位业务流程,针对各个环节制订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六是公开防控,接受社会监督;七是科技防控,实现网上实时动态监控;八是制度防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

目前,全市共建立处级领导干部廉政风险信息档案1100多份,查找出3060多个岗位风险点,制定出3500多条防控措施;查找出2450多个社会风险点,制定出2840多条防控措施。2012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上交礼金、有价证券215万元,较上年上升21.1%,有2366名科以上干部向组织申报了个人家庭重大事项,申报率达95%。

“一限三定”——

破解公务接待奢侈浪费难题

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市纪委监察局在2012年对公务接待实行限额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公务接待工作“一限三定”模式,即对公务接待费限额管理,在公务接待中定地点、定标准、定责任,坚决遏制公务接待中的奢侈浪费行为。

合理设定限额。市纪委监察局组织专业人员逐单位、逐年度审核接待费支出情况,以各单位前5年接待费平均支出额为参数,并参考单位性质、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纵横向比较,编制了市直87个单位接待费的限额标准。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三单一票”(派餐单、点菜单、会审会签单和原始发票)执行核销制度,每季度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用“三定”规范操作。全市已有36个市直单位、105个县(区)直单位和205个乡镇设立了“公务灶”,其余单位按要求确定了定点公务接待餐馆。在公务接待中,必须“用地方酒、吃信阳菜”,并规定桌餐点菜时按“一人一菜”标准。

“一限三定”模式实施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节约意识明显增强,公务接待频次明显减少,接待费用明显下降。2012年全市公务接待费用较上年下降15.8%,市直87个财政预算单位节约公务接待1500多万元。有网友称“信阳公务接待开了先河,节约了财政资金,为反腐倡廉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四工作法”——

解决“三基”领域信访突出问题

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按照中纪委和省纪委的安排,牢固树立群众信访工作是家事、急事、难事、大事的“四事”理念,以“双接访”、“速查快办”、“双百”治理和重点整治“四项机制”为抓手,以“基层干部、基础领域、基本权益”为重点,着力解决损害群众权益的信访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连年受到省纪委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工作中,市纪委监察局建立初信初访速查快办机制,仅2012年,全市市、县两级就速查快办信访件188件,处分73人,查实率7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2%,没有一起案件群众越级上访。建立信访积案“双百”治理机制,即“百名”市县两级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包“百件”信访疑难案件,两年来,全市共查处信访案件234件,查实率75%,党政处分132人,收缴违纪资金730多万元,退还群众170多万元。建立信访大县重点整治机制,将息县、淮滨、平桥、光山、潢川、固始等6个县区作为整治重点,如对固始县农村低保问题大整治,共查出不符合政策低保户3634户,取消不符合低保政策人员5145人,收缴退还低保金52万元。建立领导“双接访”机制,几年来,市纪委监察局领导接待群众来访418批1436人次,业务内上访问题已全部结案并息访。

权力公开——

带动党务政务公开

2010年以来,市委以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带动党务政务公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我市不仅是全省党务公开试点市,还被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联系点。

工作中,我市抓住商城县被确定为中央县级党务公开联系点的契机,把商城县委书记权力公开作为重点来抓,并把部分市直单位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试点。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成功试点,目前已在全市各县区、各单位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党务公开撬动了民资,凝聚了民力,顺应了民意,办成了我们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商城县河凤桥乡赵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元洲深有感触。赵棚村也成为全市党务公开示范点之一。

在用人上,我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自荐、考试、考核、票决、交流工作常态化,使干部选拔任用全程透明进行。

党务政务公开,凝聚了干群力量,优化了政务环境,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2007年,我市被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示范单位”。2009年,全国部分省区市政务公开座谈会在我市举行。我市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2012年又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实现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四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在清廉信阳、魅力信阳建设上大步迈进,信阳的品牌和形象大幅提升,被媒体解读为“信阳现象”。

“五大中心”——

构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

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在乡镇一级建“五大中心”,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去年以来,全市“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共代理农村资金、资产5.4亿元,纠正不合规定事项15000多件,拒付不合规资金2600多万元,查处乡村两级违法违纪案件220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05人。

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通过“上门办、约办、协办、联办、督办”等多种服务方式,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群众办事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目前全市213个乡镇(办事处)98%的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2604个行政村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占总数83%。

村务监督服务中心,强化村务监督。两年来,全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资金管理使用监督237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60多万元,共审核农村集体资金近2.8亿元,纠正不合理开支2700多万元。这项工作在全国是首创,得到群众好评。

速查快办中心,促进案件查办。截至目前,全市已速查快办信访案件160件,查结154件,处分62人,群众满意率在90%以上。

基层廉政远程教育中心,加强廉政教育。今年以来,全市217个乡镇共通过远程教育中心进行教育培训300多次,累计培训8085人,使廉洁自律和群众监督意识深入人心。

“零阻碍”服务——

优化“办事不求人”发展环境

继2011年对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实行“零阻碍”服务之后,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对非公有制和高成长性企业推行“零阻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服务零阻碍、办事不求人”绩效管理考评暂行办法》,以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对非公有制和高成长性企业实行“零阻碍”服务,是指非公有制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在落户、建设、生产、经营以及改建扩建等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依法、简便、高效、廉洁的要求为企业服务,做到涉企服务“零阻碍”,严防各类“四乱”、“四难”和吃、拿、卡、要、报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发生。根据《实施意见》,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享受到“首问负责、全程代办、一周办结、一次收费、检查审批、警企共建、投诉直办”的“零阻碍”服务。

近日,我市再次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行清理,确定对29个部门的92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即时办结”,最大限度地压缩办事时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为确保“零阻碍”服务落到实处,我市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了首席代办员,为企业全程代办各类手续,并就落实“零阻碍”服务制定了严格的责任追究措施。

淮滨产业集聚区内一家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零阻碍’服务有这么好,给我们企业帮助这么大,今后我们办事更省心了。”

“四个转化”——

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水平

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出“四个转化”新途径,提高了执纪能力,提升了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坚持监督检查成果向案件检查转化。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330多个,通过立案查处280人;对5起典型的招投标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了通报;查处干部参与赌博、工作日中午饮酒等问题98起,处理人员149人。

坚持查办案件成果向预防腐败转化。我市围绕公务人员权力运行的岗位廉政风险和社会廉政风险两个方面,实行“双防双控”;在全市217个乡镇建立“五大中心”;加强对县(区)委书记行使权力监督,防止了权力滥用。

坚持专项治理成果向长效机制转化。去年以来,我市在16项专项治理中,研究出台长效机制19个,遏制或解决了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如开展公款消费奢侈浪费专项治理,推行公务招待“一限三定”机制,全市全年公务招待费比上年减少22%。

坚持反腐倡廉成果向提高群众满意度转化。我市研究出台了《“服务零阻碍、办事不求人”绩效管理考评暂行办法》,做到群众办事真正不求人;立案查处了平桥区明港镇超标准建设办公楼、土地违法案件,处理8名处级干部和2名科级干部。反腐倡廉民意调查显示,全市反腐倡廉群众满意度达到81.2%,较往年明显提高。

“三比一防”——

锻造“忠诚卫士”

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确立了“抓机关带系统、抓队伍促工作”思路,开展“三比一防”活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比学习强素质。集中开展“六个一”的学习活动,要求每名纪检监察干部坚持做到每天读书一个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精读一本好书,每季度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年写一篇有深度的调研报告。

比工作增能力。突出领导带头作用,建立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双接访”制度。2012年,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双接访”群众256起827人次,成功处置群众信访案件208起。

比形象正作风。2012年以来,我市共组织收看王瑛、杨正超等先进事迹报告会20余场,巡回播放《忠诚与背叛》廉政教育故事片30余次,并开展全市“十佳学习标兵”、“十佳业务能手”、“十佳创新项目”和“十佳百优纪检监察干部”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动和教育身边人。

重防控作表率。突出防范重点,实行“双防双控”;狠抓关键环节,强化风险防范。目前,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共排查廉政风险点8725个,制定防控措施3942条,系统内部预防腐败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