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张诗绮
2013年5月25日,对于信阳毛尖原产地浉河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代表全市200多万茶农的信阳市浉河茶产业发展商会正式成立。
信阳茶,历史悠久;信阳毛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信阳人,爱茶。但是目前,茶叶种植面积约54万亩的浉河区,相比6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的福建安溪,在种茶产生的经济效益上却被甩了很大一截。安溪做得好,所以我们就要学,努力去赶,想办法去超。目前已有102家茶商加入信阳市浉河茶产业发展商会,其中,浉河区茶商66家,其他县区、福建、台湾、贵州等地茶商占36家。5月31日上午,记者在信阳市浉河茶产业发展商会会长王海龙的会客室了解到,现在仍有很多茶商正陆续申请入会,大家加入商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共谋发展。王海龙告诉记者:“信阳的茶商如果拧成‘一根绳’,那将产生不可估计的力量。”
王海龙说他早已把浉河区当成他的故乡,他爱信阳,更爱信阳的茶。在王海龙的办公室,我们展开了关于“茶”的话题。王海龙十分善谈,从古到今,从信阳毛尖到安溪铁观音,他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可谓是茶领域的“百晓生”。他告诉记者,信阳市浉河茶产业发展商会就是要以“打造信阳毛尖品牌,崛起信阳大茶产业”为目标,以“团结、交流、协作、发展”为宗旨,整合全国各地进入信阳市的茶产业资源,推动各类茶产业企业包容并蓄、平等经营,助力信阳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广大会员与信阳各产茶县区的高效合作,顺利实现产销对接愿景。
不仅仅是茶商们关心商会,很多市民们也在关心。信阳的茶是信阳的“金名片”,更是每个信阳人的“金名片”。所以,为什么建立商会,商会将如何运作,能给会员及信阳茶产业带来什么好处,就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对此,记者请王海龙会长为我们一一解答。
首先是为什么成立商会。王海龙给我们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非洲,为什么狮子猎杀公牛的成功率低,就是因为公牛群紧紧地拥在一起,一头公牛受到了狮子的威胁,公牛群便群起而攻之,这样就能尽最大可能确保每一头公牛的安全。现在,我们成立商会,就是要打造这种群体优势。我们搞项目运作,会员们是共享的,不会让较大的企业独占,要让人人都有“粥”喝。曾经,很多茶商、茶企都遇到过这样的状况,在报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时,因为规模不达标,就只能眼睁睁地错过发展机遇。现在会员们加入商会,如果每一个会员有两百亩茶山,那么一百个会员就有两万亩,我们就能以十足的底气来争取项目。(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