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峰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这是一个充满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日子,也是可爱的孩子们像期待过年一样期待着属于自己的节日。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几年,每到这一节日,商场里购买儿童奢侈品的人就特别多,儿童奢侈品也越来越有“潮味”,“奢侈风”已悄然吹入儿童消费领域。笔者认为,如果因为家长的攀比炫富心理,使得孩子过早习惯于消费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将误导孩子的价值取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做法实不可取。
据一项对城市儿童的消费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工薪家庭中,孩子的月平均消费超过了一个成人的消费,儿童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沉重负担。而且,一些儿童的消费已远远超过其所需。现实中,人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真是敢花钱!”可有关专家认为,孩子不是天生就会消费,高消费问题的主因在于对独生子女的家族式溺爱。儿童高消费现象反映出的是成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高消费现象在这个群体中是最普遍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们都把唯一的孩子当做宝一样伺候着,孩子要什么就尽量满足。再加上家长工作都忙,平时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于是他们便喜欢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自己的爱。久而久之,助长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
“六·一”国际儿童节设立之初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儿童是全人类的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心愿。在高昂礼品堆里长大的孩子,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令人担忧。
很多时候,亲人的爱不只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情感沟通和精神培育上,亲手为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可能更能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把家长的行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的记忆,可以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当孩子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时,很容易会认识到自己的童年与长辈的童年比起来是多么幸福。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社会多接触,比如让孩子在“六一”时把自己不用的书、不穿的衣服和不玩的玩具收集起来,或者让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买成礼物,送给困难的小朋友或灾区的儿童。
总之,一本好书、一套体育用品、一个益智玩具、一堂安全教育课……比起“一掷千金”的高消费,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开拓各种渠道多让孩子增智健体,让孩子回归快乐本真,或许才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