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韩 浩 吴晓睿)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淮滨县以产业集聚区发展为载体,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全方位拓展开放领域,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围绕纺织、食品加工、造船、造酒等主导产业,开展集群招商和链式招商,促进了产业集聚快速发展,形成了纺织、造酒、造船为主导产业的“一纺两造”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2012年,该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全年新增16家,完成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居全市第二位;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32.4%。

强化责任,完善招商机制。该县重大项目由县处级领导挂帅、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协调推进,建立项目落地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解决有关问题。强化项目分级负责制度,从签约到投产,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制定年度招商计划方案,明确招商任务,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大招商格局。

突出主导,强力推进集群招商。该县紧紧围绕纺织服装、食品、造酒、造船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招商路线图,研究产业转移新模式、新特点,分行业逐一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组建专业、专职招商团队,开展专项、专题招商,建链、补链、强链招商,集群式引进,壮大特色产业。建立6个固定招商联络点,重点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形成招商圈,常年驻点招商。

注重实效,办好重大招商活动。该县除自办蒋氏根亲文化节和淮河文化周进行商贸洽谈、招商推介外,还积极参与省市统一组织的招商活动,充分利用省市搭建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平台,进行引资招商。每年还根据招商引资工作运转情况,适时开展招商引资“集中周”、“集中月”、“百日攻坚”等活动。同时,瞄准大企业大财团,组建招商小分队,了解其战略布局和投资动向,通过登门拜访、主动推介,进行“一对一”驻地招商,有选择性和目的性跟进洽谈,提高对接洽谈成功率。

本报讯(韩 涛)今年以来,针对市委提出的“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发展理念,平桥区理清工业发展新思路,把大招商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抓手,狠抓集聚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项目服务质量,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大工业经济局面已呈蓬勃发展之势。

发展大工业,高筑大平台。该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和提升三大板块,形成纺织服装为主打的平桥产业集聚区、钢铁加工为主导的明港产业集聚区、饲料加工为主的现代牧业产业集聚区。10万平方米租赁型标准化厂房、全员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和用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现强区梦,引进好项目。该区紧紧依托平桥、明港产业集聚区,围绕纺织服装、钢铁精深加工主导产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组团参加中博会、香港—信阳合作洽谈会、中国服装大会等国内大型经贸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近一年来,该区新签约项目及续建项目120个,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实际完成投资29.7亿元,引进省外资金14.7亿元。

发挥正能量,提升服务力。该区做到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于项目,实现“一条龙”式服务。修订《平桥工业发展手册》,用足上级支持工业发展政策,全年争取政策资金位列全市首位。推进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为114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6亿元,极大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擦亮了平桥“投资洼地”的金字招牌。

目前,全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速继续在全市领跑,有5家上市公司在平桥投资落户,3家工业企业年纳税额超过千万元,14家企业拥有名牌产品,2家企业进入全省同行业十强,该区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