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防震演练。

□本报记者 赵 锐 文/图

众所周知,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希望,孩子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我市胜利路小学,就校园安全问题进行了采访。

5月24日下午3时45分,伴随着一声警报,学校的“避震、紧急疏散演练”正式开始。警报声一响,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地震来了,同学们,不要慌,大家迅速用手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尽量蜷缩身体,降低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将一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该校六(七)班里,班主任周海军老师正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从教室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有秩序地疏散。这次演习使全体师生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自救,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保障和维护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接受采访的学生认为,学校往年利用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能继续保持和加强。

校长吴黎霞告诉记者,“避震、紧急疏散演练”只是学校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职责,防止学生相互拥挤踩踏,避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学生在校时间,尤其是课间操和第四节下课,安排值勤教师制止学生追逐打闹、拥挤堵塞、攀爬、打架等危险行为。及时疏通楼道,让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靠右行上下楼道。

吴校长说,校园安全是一个大问题,保证校园安全还要从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改善社会环境入手,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孩子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