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军辉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吃饭喝水,因为吃饭喝水不仅是要解饿解渴,还要吃得科学、喝得健康!”由国家粮食局举办的“爱粮节粮大讲堂”5月26日在南京举行,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鞠兴荣教授以《合理膳食,科学消费》为主题,教消费者如何合理饮食,科学吃饭喝水。

“人的寿命60%取决于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了衣食住行、行为嗜好、精神世界等因素。”鞠兴荣说,合理饮食要坚持十个基本准则: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二是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是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是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五是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六是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七是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八是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九是饮酒应限量;十是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从健康标准出发,每人每天摄取食盐不应超过6克。但根据调查,中国人均食盐消耗已高达每天12克,北京、天津地区甚至高达每天23克,算得上典型的“重口味”。鞠兴荣强调,这个6克的限量里还包括了隐性盐,如酱油、酱菜中所含的食盐,所以每天实际消耗的食盐数量比6克这个标准还要低些。

关于饮水,鞠兴荣说,除了每人每天饮水1200毫升之外,为了达到更好的饮水效果,要做到少量多次,主动饮水,不要等口渴以后才想到喝水。“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也是最安全的饮用水,不要迷信那些‘概念水’,如所谓的富氧水、纳米水、离子水、磁化水、生态水等,它们有多大作用并不确定,更多的属于商业炒作。”

鞠兴荣还就老百姓日常生活里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特别说明,比如,柴(土、笨)鸡蛋并不比笼养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鱼翅、鲍鱼的营养价值其实跟带鱼、田螺差不多。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