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5月25日,“湖北省‘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型人才招聘会”现场不乏湖北知名企业,但却不复往年求职者人山人海的盛况。对此,有招聘方认为,底薪普遍开出两三千元,但应届生仍嫌少,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清晰的定位,不愿从低做起。而大学生们也有一肚子苦水,他们认为,求职应该和专业对口,不介意低工资,但看重企业提供的平台是否有上升空间。(5月26日《楚天金报》)

699万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而招聘岗位则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在这个被一些人称为“最难求职季”的特殊时期,武汉这场招聘会有300多家单位提供2万多个岗位,专业涉及IT、医药、建筑、金融等多个领域,不可谓不是机遇。而与企业的热情相比,一些大学生却热情不高,没有公积金的不考虑、经常出差的不考虑、要加班的不考虑……

招聘与应聘多少有点像相亲,不仅要相互看感觉,还要择条件,“恋爱自由”之下,有些挑剔在所难免。一场招聘中,求职的大学生与企业到底能够牵手多少,关键取决于求职大学生与企业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契合度,即企业所能提供的条件,与大学生择业的理想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招聘企业就像现实中相亲的一方,条件因人而异,工作环境待遇与发展前景因行业、自身实力等限制,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譬如,有的企业没有公积金,但企业对入职满3年的员工给予购房无息贷款,并提供员工宿舍;IT行业因工作的需要,不可能不出差,等等。

从招聘方来看,很多企业实际上都为了吸引人才开出了力所能及的条件。如果说,求职者讲求专业对口,看重企业平台与上升空间的话,那么过于纠结工作环境与待遇,显然也会增加求职成功的难度。更何况,待遇高、环境好、有空间的职业,大多是理想中的神话,就好比稀缺的“高富帅”,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往往充满了激烈残酷的竞争。

岗位不可能都是“高富帅”,而找工作更不能总盯着“高富帅”。如今的毕业生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环境允许他们有更多时间与条件来挑工作选岗位。但挑剔总有限度,对自身专业的优劣势、发展前景、就业方向、对口企业的最低条件等,必须要有个基本判断,进而进行合理的比较选择,这才是一种理性。如果一味只盯着“高富帅”,抱着“理想职业”的模型,四处碰运气,放不下架子,不免会跌入碰壁怪圈,一次次丢掉宝贵机会。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