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王生瑜 男,51岁。2002年,他捐资5万元用于千斤高级中学电教室建设,实现了教育网络化;2005年,他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70多亩、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2007年秋,他捐资设立“王生瑜教育基金”,用以奖励千斤乡优秀教师及成绩优异生、家庭贫困生;2008年,他将前期投资兴建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受益款300余万元无偿捐赠给千斤高级中学;2012年5月,为娘湾村小学捐赠10万元及价值5万元的体育器材。10年来,他先后为千斤乡教育事业累计捐出个人资产1360多万元,先后帮助60余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12 叶 榄 男,38岁。1993年,时年19岁的叶榄辞去了公职,开始骑单车走全国,发起了历时4年的“希望工程万里行”活动。1997年,开始投身环保宣教事业,发起了为期10年的“绿色希望行”活动;2007年,发起“百企助我行百国——叶榄绿色与和平宣传考察之旅”活动。2011年发起“爱粮节粮中原行”和“绿色餐桌”活动。20年来,他已在国内外的学校、火车站、列车等场所进行过2000多场次的绿色环保宣传,直接受众人数达150万人次,发放环保宣传品30余万份。出版了27本环保文集和环保字帖,足迹遍布12个国家及国内31个省、直辖市,行程20万余公里。写下了150多万字的生态现状及保护的考察记录,拍摄了10000余张资料照片,向沿途的人们宣传环保知识。他还利用网络优势宣传环保,创办了“绿色行者”网站和“绿色和平之旅”、“绿色行者叶榄”等博客,他的事迹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关注报道。

13 李 涛 男,41岁。从2000年开始,他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2年,共献血61次,献血总量达到48600毫升,其中全血5次1800毫升,血小板102个治疗量46800毫升,献血次数和献血总量在全市均位于前列。2006年,他开始捐献血小板,且要到市中心血站的机采室血细胞分离机旁静静地躺上一个多小时,每次献血,他需要换乘三四次车,往返一次需要一两天时间。12年相当于献出了自身全部循环血液的十几倍,捐献血小板102个治疗量,可以用于102个病人的紧急抢救。他还是信阳为数不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国家相关规定,一人一月最多能成分献血小板两次,他就坚持每月捐献两次。

14 李定洲 男,84岁。老人被誉为“感动城市的老人”、“可亲、可敬、可爱的老人,勤劳、用心、智慧的老人”。退休以来,他每天平均行走10公里,走遍了市区各个角落,行程达2万3千多里,先后向市政府写出报告102份,总字数达25万多字,反映城市建设、管理卫生、城市交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一一得到落实和解决。他的事迹擦亮了信阳文明城市的名片。

15 李正玉 男,38岁。2008年以来,他艰苦创业,依靠科技发展规模种植,成立了尤店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先后向县慈善基金会和乡救残救孤捐赠10000元;看望五保户、孤寡老人捐5000元;向全县16个敬老院捐送价值40000元的蔬菜,参加尤店乡孝老敬亲活动捐5000元;2010年投资近20万元对田堂至李湾两村结合部位近两公里的乡间小路进行水泥硬化;2012年捐赠乡中小学近20000元。多年来,他在致富创业中,积极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16 朱继连 女,54岁,高中文化程度。2005年5月,省民政部门开展“类家庭”模式收养和教育艾滋遗孤,创办“阳光家庭”并公开招聘“阳光妈妈”,朱继连主动申请,在孔庄村担任“阳光妈妈”,抚养4名艾滋病家庭致孤儿童。8年过去了,这四名孤儿相继成人成才。2012年,其中一名孤儿考上东北大学,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亲自批示表达关爱,省人大副主任王菊梅曾亲临关怀,另一名孤儿现在正在上高中,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还有两名孤儿技校毕业后已就业。数年如一日,朱继连对这些孩子视同己出,做孩子生活的照料人,学习的引导人,成长的保护人,给了他们新的家庭、新的温暖。她甘于付出,乐于奉献,抒写了一首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阳光爱曲。

21 王平伟 女,61岁。她用爱铸就“我心中的天”。10年前的一场飞来横祸,让其丈夫万家长昏迷不醒长达10年,3700多个日日夜夜,她对丈夫不离不弃,尽心服侍,无怨无悔。一日三餐,怎么喂饭,怎么洗漱,怎么排泄,对于一个专业的医护人员都是问题,可她硬是用心摸索了一套护理技能,用坚韧的意志支撑着,10年来她经历了太多的苦,品尝了太多的辛酸,她对丈夫的爱,深情执著,散发着人性的温暖,演绎着人间大爱。通过10年的精心照料,丈夫的病情逐渐好转,头会扭动了,目光会移动了,她用柔弱的双手托起了丈夫的生命。

22 田德勤 女,42岁。她一家现在共有6口人,她与丈夫黄国燕、三个孩子(女儿、继子和侄女),还有一个田德勤从前夫家带过来的公爹。田德勤19岁结婚就扛起了照顾公婆、耕种养家的重担,一扛就是十几年,2007年前夫重病去世,留下了沉重债务,病残的公爹、幼小的女儿及痴傻的继子。她向公爹许诺,不管到哪,都会照顾年迈的他和孩子。就这样,老实本分的田德勤带着前夫家的公爹和痴傻的继子改嫁给黄国燕。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天,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苦命贫寒的女人身上,丈夫致残,小叔子病死(弟媳出走,丢下侄女),公爹去世。田德勤又毫无怨言的担起了全家的重担,耕田种地还要照顾丈夫、女儿、继子和幼小的侄女。她从无怨言,从无后悔,用质朴的爱和善良的心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文明赞歌。

23 许 光 男,84岁,中共党员。许世友将军的长子,2013年初逝世。他忠于党热爱祖国。年幼时由于受到反动派的迫害追杀,到处流浪乞讨,生活极为艰苦。父子团聚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批海军军官,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战备任务。他胸怀大爱,替父行孝,为了实现父亲“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的心愿,他放弃优裕生活和个人前程,毅然回到家乡。工作中,他无私奉献,认真干好每一件事,坚持亲力亲为,不计个人得失;生活中,淡泊名利,谦和低调,从不以高干子女、名人后代自居,从不向世人炫耀或者谋取个人利益,并经常教育子女为人低调,脚踏实地;他严于律己,顾全大局,接力奉献,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忠孝两全的大爱真谛。

24 黄 彧 女,46岁。她多次荣获学校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2011年信阳高中“弘扬美德、感动校园”模范人物。2009年7月31日,黄彧的爱人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讲台上。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她全力救治,坚守在丈夫的身边,用忠贞的爱呼唤着,硬是把爱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时,她既要在病榻前伺候丈夫,还要负责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女儿正上高二,她顾家人,顾学生,唯独忘了自己。在她的辛苦努力下,丈夫完全康复,又站在了讲台上,女儿也顺利考上大学,三个班的学生也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柔弱的黄彧在灾难面前顽强的拼搏,终于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

25 范慕岳 男,81岁。5年前,范慕岳的老伴在一次患病晕倒后,不会说,不能动,从此,他担负起照料老伴的重任。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几乎没睡一个囫囵觉,照顾老伴的吃喝拉撒,缝补浆洗,同时,他还每天写护理日记,记录老伴的病情变化及自己的感受。医生说,写护理日记,可以帮他们掌握他老伴的病情,提供治疗依据。所以,从老伴第一次住院起,他就开始写日记了。他家有十几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载着他护理老伴的详细过程。他患有高血压和白内障,随着年龄增加和常年劳累,身体每况愈下。每夜至少起来3次,每天早上5点起床,虽然身体越来越差,但他坚持照料老伴的事情一样也不拉下,1500篇日记见证夫妻患难真情。

26 鄢本花 女,67岁。2010年12月10日,《信阳日报》第6版专题报道——“坚守爱和孝的阵地”,记述她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30多年里无微不至地照顾4个瘫痪和2个重病的亲人,用默默无闻和持之以恒把中华传统美德“孝”和“爱”阐释得淋漓尽致。如今已年逾花甲,她仍是一位贤惠、善良的好孙媳、好儿媳、好母亲、好奶奶,对老人奉尽了孝心,对儿孙献尽了爱心。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灾难接二连三,1979年,她母亲不幸摔断了腿落下了残疾,1980年,80岁的婆爷因年老病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1993年,公公患食道癌,因年纪大不能做手术,只能靠吃流食、打点滴维持生命。2000年出生不久的孙女被诊为先天性脑瘫,因儿子、儿媳在外打工,照顾孙女的重担又落在她和老伴身上,孙女不会走、不会说、不能吃,她就一口口地喂饭。淳朴善良的鄢本花讲不出大道理,但她坚守对老人孝心,对儿孙爱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31 王乐良 男,52岁,中共党员。海源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三年来,他带领工作人员,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用真心为民办事,用真情为“三农”服务,诚信经营,规范操作,没有出现一笔呆坏账,没有发生一起资金纠纷,借款到期回收率100%。对于入股的社员,严守承诺,按时足额兑现利息分红,绝不拖延。社员方道扬在互助社入股股金10万元,由于家庭急需用钱,找到互助社,当时距下班仅有半个钟头,他亲自协调及时办理,保证了社员的需求。社员董凤云搬到市区居住,由于生意忙不能回来领取本金和分红,他亲自按时送到家中,使她全家十分感动。甘岸新星幼儿园由于要扩大规模,增加教学设备,急需购买标准校车,学校资金周转困难,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海源求助,他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表示以最低的利息贷款20万,解决了幼儿园的燃眉之急。由于诚信经营,互助社信誉度迅速提高,海源的品牌越叫越响,目前入社股金达到1560万元,累计为当地村民提供互助借款近585笔,解决了部分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32 许 晓 男,55岁。他是一名下岗职工,经过十几年的坚苦创业,从家庭作坊创业成为拥有总资产2700余万元,年产值2000余万元,上缴税收80多万元,提供180多个就业岗位,产品远销国内外的企业家。为了让企业职工劳有所值、安心生产,公司的工资远高于周边市县同行工资。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时候,他始终不忘保就业、保工资的承诺,企业亏本运营也不停产,工人全员上班,工资福利不减。职工贺建民是外乡人,母亲病故了,安葬有困难,他立即带着钱赶到贺建明老家平舆县帮助把老人安葬;女工陈丽,患有严重骨刺,需要手术,一度产生轻生念头,许晓耐心细致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安排就医。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累计捐助金额23万元,让14名大学生园了上学梦。

33 余 飞 男,43岁,中共党员。食品企业涉及千家万户,他知道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他始终把诚信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诚信立企、质量立企的经营理念,坚持做让消费者满意的放心食品。2012年3月,他的公司与某知名公司签订了原料供应合同,临近供货时间,仓储的原料不够,市场上的原料也比签合同时的每公斤价格上涨了许多,公司员工们建议他向对方说明情况,要求对方补足差价。但他坚持守合同,重信用,从市场上高价购进所需原料,按时履行了合同,仅此一项他的公司就亏了12万元。在公司员工深深惋惜的同时,更从心眼里敬重自己的老总。后来,对方公司得知此事,要求给予一定补助,他仍执意不受,但他的诚信让他赢得了许多合作伙伴。

34 刘德兵 男,39岁,中共党员。他带领员工踏实做事,重诺负责。工人们都说他对工程爱鸡蛋里挑骨头,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2002年,其公司与河南省建设集团合作工程项目,独自承担的工程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2008年该项目一位业主屋顶出现了渗水,按照施工承包合同,应由该项目的专业防水公司负责,可防水公司推诿不愿保修,无奈,河南建设集团只好找当时的土建施工队负责人刘德兵帮忙,他二话不说,立即组织人员,用了几天的时间把房子修好了,再也没有出现渗水的情况,得到了业主的赞扬,而他却支付了工人各项费用4000多元。有些朋友不解地问他:“这不是葫芦挂在墙上不好,你偏往脖子上套吗?何苦呢?”他说:“工程有结期,服务无止境。有事不能靠推,而是要最终解决问题。”此举在行业传为美谈。

35 汪新武 男,36岁。他自2001年创办固始第一家大型本土超市以来,以“诚信”二字为立业兴业之本,以“专注品质,用心服务”为经营理念,对顾客讲诚信,重服务,把商品质量放在经营工作第一位,加强商品采购源头管控和备案管理,杜绝问题商品进入超市,形成了“忠实顾客群”。对合作伙伴讲诚信,重信义,视公司信誉为生命,与500多家供应商、联营商建立了长期信誉合作关系。对员工讲诚信,重关怀。真诚善待公司每一名员工,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对国家、社会讲诚信,重担当。目前,公司安排下岗职工、复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累计3000多人,累计纳税1500多万元,累计捐款捐物近200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6 陈万德 男,52岁。他始终坚持诚信待人、用心做事,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守承诺,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从未出现过质量与安全事故。在承包工程时,有一次由于对方资金困难,不能及时付款,工人工资没有着落,他不顾家人反对,低价贱卖自己的房子,付清农民工工资,并及时归还信用社贷款,农民工非常感动,说跟着他干活放心。他致富不忘乡亲,近年来,先后为家乡修道路、建学校、建图书馆、建卫生室等累计捐助资金逾57余万元;先后资助孤寡老人、贫困户、失学儿童、残疾人、困难职工上百人,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20余人,解决农民工就业200余人。

41 李守禄 男, 44岁。2010年8月29日,在北京二道河勇救五岁落水儿童,被央视《今日说法》专题报道。2011年,在北京朝阳区康家沟一起火灾中再次奋不顾身地救出一对母女后,默默地离开。《京华时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2年3月,李守禄作为在北京河南籍农民工优秀代表,受到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两次亲切接见。2012年7月份,北京市连降暴雨,城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李守禄作为农民工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同大家一起救人、运物,整整忙碌了一个星期。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称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

42 吕其运 男,41岁。2011年12月31号,一辆小轿车在淮滨县公路上撞断3棵树后坠落路边河沟。驾车路过的吕其运,不顾自身安危,果断跳入刺骨的河水中,和众人一起将落水车辆打捞上岸后发现车内无人,他再次跳入冰水中进行搜救,感染了现场群众,岸边的两位男子也跳下河共同搜救。吕其运在冰水中搜寻了40多分钟,一直到消防官兵赶到现场,由于在冰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他体力严重透支,在别人帮助下才上了岸,事后他驾车悄然离开。这感人的一幕被一名围观的网友用相机全程记录,并发布到互联网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浪网等50多家媒体对他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43 杨则颂 男,39岁。2010年8月4日下午,在商城县铁佛寺水库,杨则颂送12岁的儿子到水库学游泳,刚到岸边,就听到水库里有人喊救命,来不及脱衣服,他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救人。求生本能促使落水者死死地抓住了他的大腿,由于游泳的技术一般,他无法挣脱进行施救。杨则颂也渐渐感到体力消耗殆尽,在这危急的时刻,他儿子把救生圈扔了过去,救生圈套住了落水者,父子俩齐力将落水者拖到了岸边。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他:“你这种水性也敢救人?”杨则颂平静地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跳水救人是一种本能。”在场的所有人向他们父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44 张 雷 男,23岁。2006年12月29日凌晨1时许,时为军人的张雷乘坐的卧铺大客车突然发生车祸翻倒在公路边,车的前半部悬于水塘之上,车上19位乘客几乎都被撞得头破血流,昏迷不醒,车头悬空的大客车随时都有栽进水塘的危险,满脸是血的他顾不上自身安全,挺身而出,挽救了十几个人的生命。2006年11月中旬,在郑州二七纪念塔附近,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赤手空拳勇斗抢包的持刀歹徒,并被歹徒刺伤胸口。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积极参加汶川抗灾志愿服务,5月14日他就赶到灾区,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由于过于疲劳晕倒在地,胳膊严重受伤。2008年10月4日,他在实习途中,遇到一个胳膊严重骨折、孤苦无助的留守儿童,他毅然将其送往洛阳白马寺义务救治。2009年拾到2万元现金主动归还失主。2011年9月在连霍高速洛阳段,大货车发生连续追尾,在急救人员和消防人员尚未赶到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勇救被困司乘人员,他的行动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45 高其东 男,48岁。2009年1月29日,他驾车途经固始县南大桥乡夏集村郑老庄时,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路边一辆三轮车翻倒在水塘里,一人被压在车下。他冒着严寒跳入水中,奋力将落水者救出后,又驾车将其送往医院,使其得到了及时救治。2011年9月8日,同样情景再次发生,他驾车途经固始县桃花坞水库时,发现有人落水,年近50岁的他甩掉衣服,直扑水中,先救出一名女子,又迅速游向另一名落水男子,成功救出两名落水人员。他两次勇救3名落水群众的壮举被中央、省、市三级媒体报道。

46 曹兴建 男,62岁,生前曾担任村干部,县人大代表。他为人忠厚淳朴,一生乐于助人,在村民眼中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今年3月,老人为营救徐州落水女英勇献身,他见义勇为的大爱精神,感动了徐州百姓,被当地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他当村干部时,每到农忙季节,总是先帮助困难户搞生产,把自己家的农活放在后,自己的津贴微薄,还总是给五保户送钱送粮食。2003年,由于妻子患病欠下很多债务,他辞去村里职务到徐州打工。务工期间,他经常帮助他人清理卫生,装货卸货,受到厂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外务工的这几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可他还时时牵挂着村里的困难户。3月23日,他的遗体由徐州市当地派出所干警送回到光山县老家,得知消息的五里墩100多位村民来到大广高速光山出站口,附近村庄400多位乡亲也自发地来到村边的公路旁,打着标语,迎接英雄归来。

51 史瑞鑫 女,51岁。她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奔波在审计第一线,她勤奋好学,综合素质高,审计业务能力强;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勤勉尽责,工作标准高、作风实、成绩突出。自2008年2月任财政金融审计科科长以来,坚持依法审计不徇私情,5年间,共查出各类违规违纪问题资金152亿元,共向纪检、检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49起,移送处理34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2人,党纪政纪处分17人,撤职调离岗位5人。她所在科负责的审计工作位于全省同行前列,多次受到了省审计厅的表彰,赢得了各级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好评。2011年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荣获国家审计署嘉奖;组织实施的某县财政决算审计项目被省审计厅评为“2011年度全省精品审计项目”。

52 齐云涛 男,56岁。齐云涛同志自1983年走上信访这个特殊岗位,三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辛勤工作,足迹踏遍了全县33个乡镇、636个行政村,他走进5000多户上访群众的家中,先后直接处理信访案件1000多件,亲自协调解决300多件疑难信访案件,成功处理了50多起突发性集体上访事件。2002年就任信访局长以来,他率领信访局一班人,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出新招、创新路、谱新篇。他被誉为河南省信访战线的一面旗帜,为维护固始社会大局稳定,提升全省信访工作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53 任劲松 男,35岁。自2004年士官退伍分配到该单位以来,他保持了部队特别能战斗、能吃苦、热心为民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刻苦学习路灯和景观照明的理论知识,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很快成为路灯及景观照明方面的行家里手。8年来他吃苦在先,休息在后,带出了一支能抢险、善保障、敢创新的优秀班组。浉河路灯管理所现有8人,负责浉河沿岸及附近片区4541盏路灯,10086盏亮化灯具,27座专用变压器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克服人员少资金不足的困难,自制工具,勤于试验、大胆革新,改造了一些能耗高、易损坏的灯具,节约经费数十万元,并在各个节假日和重要活动中,预判得当,抢险及时,保障了浉河两岸——我市“会客厅”的璀璨夺目。

54 汤明新 男,60岁。4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小学德育这片净土上。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却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成功地走进孩子们心里,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他把自己的工作和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精心策划组织了几百次主题教育活动,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虽然已年过六旬,但对事业的挚爱丝毫不减。2011年,他因过度操劳得了严重的心肌梗塞病,不到两年时间,接连4次住院,每次出院后,他都不顾劝阻,回到工作中,继续以满腔激情、热情、真情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奔走在几所乡村学校之间,组织那里的学生和村民开展学习和宣传十八大精神、建设新农村活动。他以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抗争着,倾尽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做出贡献。

55 赵国群 男,52岁。任职十多年来,通过跑项目、争资金,相继新建、改扩建三所高规格敬老院;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住房150间,床位280张,入住老人220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他对全镇6800名老人、345名五保对象了如指掌,对老人的吃、穿、住、医、葬等事无巨细,悉心安排;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居家养老工作新机制,通过设立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庄小区老人活动室,选配孝亲敬老护理员,对全镇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开展上门服务,集中活动和日间照料。他以扎实工作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社会好评。

56 周 伟 男,39岁。网络上称他为“最帅追逃所长”,同志们称他为“追逃工作狂”。2011年8月,在海南开展追逃时,他顶着南国似火骄阳,冒着酷暑高温,克服了蚊虫叮咬的困难,终日穿梭在大小建筑工地,因为长时间的暴晒,他脸上和身上起了数百个水泡,皮肤溃烂、一碰就破。但他不畏艰难,终于将逃犯抓获。同年9月,他又转战上海,经半个月努力,在青浦区把一逃匿多年的命案逃犯季某抓获。同年11月3日下午,他在山西开展追逃时,突发车祸,命悬一线,但他苏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向领导汇报摸排掌握的线索,要求派人继续追捕。目前他虽然还未完全康复,但离不开工作的他,已返回岗位。他的敬业精神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