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来得有些迟了。早已经是春分时节,这座深山却依然被覆在冰雪之下,瑟缩着身体等待春的气息。

相信再过不久,等春风融化了冰雪,鲜绿的嫩芽就会冒出来了。随着季节的循环更替,自然界的景色自会出现新的变化。人,也要懂得适时改变自我。若是始终像磐石一般摇之不动,那生命的生气就不可能渗入其中。

一成不变的重复只会让生命变得枯燥。季节交替之时,不要只顾着更换月历,也要记得走出老旧的躯壳,准备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开始。

如此,每一天都将是崭新的。

我把壁上的字画取下来,留出空荡荡的墙面。这就好像是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画了一幅没有形体的画。希望再装点些什么的话,只要在脑子里想想,就已经足够了。

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政治思想家及历史学家亚利西斯·德·托克维尔游历美国,看见了共和国人民的灵魂里潜在而令人意外的心病:他们已经拥有许多财物,却还想要更多,总是因为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事物而痛苦。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生活富裕却于心难安?

在过去生活贫困的时候,人们并不会因为别人拥有什么而感到气馁或是不安;但是当大家都富裕起来、彼此的生活水准大致持平时,哪怕微小的差距也使人们嫉妒得咬牙切齿。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员们开始频频遭受各种严重忧郁症的困扰,即便生活安逸无忧,也会不时陷入对于生命的悔恨。

在农耕社会,虽然物质贫乏,但人们并没有失却精神上的尊严与做人的道义。

比起过去的社会,现代人已经拥有很多财富,却是在悔恨与不安中度日。否则,为何在这所有的生命都争相冒出新芽的灿烂春天,一些有手有脚的人却想要放弃生命,不等到达人生的终点站就急着中途下车呢?

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活着?若是用颠倒错乱的价值观随意搪塞自己的人生,那也未免太可惜了。是否真正富有,其实与你实际拥有多少财富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把渴望得到的事物视为财富的认知是不正确的,富有与否,其实全在于心念如何。

一心想要占有得不到的东西时,我们就是贫穷的。但若能知足于当下拥有的事物,那么即便生活清贫,我们的内心也依然富足。

不贪求太多,就能从小小的拥有中感受到充沛的幸福。如果只想着拥有和别人一样多的东西,人生就将由此陷入悲惨境地。

每个人都会拥有应得的那一份。只要把自己的碗装满了就好,多了就会满出来。安守本分而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之人。今年春天,就好好思考这个道理吧。

(摘自《美丽的结尾》法顶禅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