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在2013年粮食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启动之际,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显示,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全国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逾130亿斤;偏好过度加工精米、精白粉,缺乏全谷物食品,成为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及癌症多发重要因素。建构科学的膳食结构,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减少“舌尖上的风险”,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体质安全当务之急。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推广更科学粮食加工和国民膳食结构,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目前我国稻谷加工过度追求“精制米”,损失粮食触目惊心。据国家粮食局数据,通常三级米的出米率会比二级米减少2%-4%,过度加工的特制精米出米率比三级米减少约15%。我国稻谷产量约2亿吨,可产三级米约1.4亿吨。如果都加工成特制精米,仅有约1.2亿吨,减少约20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口粮及4000万亩稻田一年产量。加工程度越深,产业链条越长,原料损失及能源消耗量越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还会污染环境,增加能源消耗。

推广更科学粮食加工和国民膳食结构,可以有效遏制“舌尖上的风险”,遏制全社会面临“慢性病”挑战的严峻形势。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营养学科负责人李爱科研究员说:“慢性病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将吞噬掉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环境因素外,饮食的不合理搭配和不健康消费是导致慢性病不断增长的关键因素,膳食营养与慢性非传染疾病高度相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结论。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膳食中摄入较多全谷物食品,可以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伤害,还可抵抗一些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常见及一些独特的抗氧化成分,作为日常抗氧化剂的摄入来源较为方便。2010年欧盟健康谷物协会对全谷物的定义,包括去除谷物外壳等不可食部分后的完整结构;加工过程中损失量不能超过谷物的2%,麸皮损失量不能超过麸皮总量的10%,仅以去除细菌、霉菌、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杂质。推广科学摄入全谷物,需要“舌尖上的嗜好”的革命性改变。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色香味”这些最普通的感官指标,长期以来影响着我国消费者选择,导致存在众多消费误区。例如单纯以面粉口感作为选购标准,使企业对小麦过度加工,营养元素流失惊人。精制粉加工过多碾磨谷皮、谷膜和谷胚会等,造成大量营养素损失,标准粉中维生素B含量相当于精制粉的2倍。而单纯以颜色(白度)作为面粉好坏标准,曾使过量添加面粉增白剂问题长期泛滥,直至2011年,七部门联合禁止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添加,并呼吁群众不要被“白面”单一外观误导。过度追求“色香味”,为各种非法添加大开方便之门,大大提高舌尖上的风险系数,值得我们彻底反思,并切实逐步改变。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