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记者 陈四化 张培奇
实习生 王晓星
1992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以信阳毛尖为载体,连续成功举办了20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每届茶文化节都组织了招商引资、茶叶展销、经贸、旅游、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前20届茶文化节期间,现货交易金额达110亿元,签约经贸项目1447项,项目投资总额1402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后劲。举办茶文化节,不仅带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弘扬了茶文化,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信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信阳的城市品位和形象。
如今,信阳再迎茶叶盛会。
茶香倾城,小茶叶撬起大民生
阳春时节,“名优茶核心生产基地”的信阳浉河区谭家河乡一片绿意盎然,茶香阵阵。茶农李得胜一脸喜气,因为他和家人上午刚采摘的一大筐青叶被茶商以70元/斤的价格买走。“以前我们是小作坊,自产自销,每年春茶下来,我们就很发愁销路。现在好了,我们乡有了茶叶交易市场,只要茶好,老板们争着来要。”
与李得胜一样喜气洋洋的还有谭家河乡西北角的土门村村民。尽管自家的信阳毛尖并不比别家的差,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土门毛尖一直质实名淡,外来人知之甚少。现在,土门毛尖也开始扬眉吐气了。土门村村支书冯根祥告诉记者,全村共有1万多亩茶园,90%以上的村民都种茶,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茶叶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0%。“近20天以来,每天一到了干茶交易的时候,我们村里的茶叶市场就被上千人、上百辆车围得水泄不通,炒制好的干茶一天的成交量就能达到几千斤。”
茶叶的销路通畅了,茶农的日子也越过越富裕了。土门村村民卫才贵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信阳市浉河区碧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是去年3月份注册的。“来尝尝我们家的毛尖,口感可好?”卫才贵的妻子一边给记者倒茶,一边讲述着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前卖茶苦,产量低,炒制的品质也不好把握,交通也不方便,整天风里来雨里去挣不了多少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家的门都差点让茶商挤破了。”
卫才贵说,他们家的茶园是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有机茶园。“5年前省农科院专家教我们不打农药、以虫治虫。我们把茶虫捉来放在瓶子里晒死,然后灌水让他们发酵,等水发臭了再兑上清水喷在茶树上,效果特别好。”因为是有机茶叶,卫才贵家的茶叶卖得特别好,卫才贵准备明年扩大茶园面积,添置更先进的炒茶工具,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公司,让“碧源”毛尖飘香得更远。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