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璞方在用刀创作。

□本报记者 郝 光 文/图

不久前在信阳大别山民俗文化村金牛古镇举办的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金鼎奖”评选暨第七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记者见到一个用刀写字作画的“奇人”,只见他运刀如笔,不一会儿就写出一个浓淡相宜、兼书兼画的“竹”字。他就是濮阳文联副主席王璞方。

王璞方告诉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受到西方油画创作的启发,感觉到油画能够用刀修改画面以达到丰富层次的效果,东方书画作品是否也能用刀创作呢?王璞方找来一把菜刀,开始了摸索。“刚开始练习时,既没有现成的资料,也没有老师的指导,而且对刀具的使用也没有经验,完全是一点点地摸索。”王濮方说,用刀写字作画,绝非像现在已经成熟的毛笔等书画工具,用起来非常困难,锋利的刀具上沾上墨汁就往下流,而且刀具很容易把宣纸划破,非常难把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进展非常缓慢,许多人都劝他放弃,说不会成功的,但执著的王濮方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了学到练习的技巧,王濮方查阅了大量书籍,有时在图片馆一呆就是一天,有时甚至连饭都忘了吃。怎样才能让墨不那么快地在纸上渗透开来,同时解决刀面滑不沾墨的问题?经过反复实践,王濮方转遍了濮阳大大小小的商店,买来了切菜刀、水果刀等几十种大小宽窄不同的刀具,又从家里拿来了砂纸,先削去刀具的锋芒,又把光滑面进行磨砂处理,然后和几个画家一起对墨的黏稠度进行反复调制实验。几个月后,当画家们把自己创作的刀书画作品呈现在王濮方面前时,王濮方顿感眼前一亮,一字一画间无不透着刚劲有力的度、层次分明的形和大气浑成的感。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刀书画作品吗?

王璞方的刀术作品第一次亮相是在濮阳县综合楼门前搞了一次大规模刀书画作品展。艺术家的作品一亮相,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那幅《龙虾图》,更是让很多人惊叹不已。龙虾图共有36只龙虾和9处水草组成,龙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群形如同一条昂首的巨龙,寓意濮阳是中华龙乡,又似一个“几”字,象征着我们母亲河黄河。整体布局巧妙,下刀出神入化,凸现了刀书画的精髓。王濮方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刀书画,学习刀书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边带着画家们继续研创刀书画,一边不断参加各种艺术交流和书画展出活动,并且成立了东方刀书画院。2004年至今,王濮方带着他的画家们先后走遍了香港、澳门、深圳、北京等全国几十个城市,而每到一处,刀书画都会以其独特的工具和书法绘画艺术成为热门看点,也成了央视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抢手新闻。王濮方更是被各大新闻媒体和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刀笔王”,其书法作品《竹》、《善》以及《龙虾图》等绘画作品,在各种展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刀书画也已成了濮阳与外地合作交流的文化礼品及旅游纪念品。2004年,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活动,刀书画《群虾图》作为礼品赠送给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2005年,刀书画作为濮阳市人民政府馈赠礼品送给世界张氏恳亲大会。在“奥林匹克之旅·中国印象民族艺术展”上,王濮方创作的刀书画《善》被“奥林匹克之旅”组委会收藏。王濮方说,为了推广刀书画,他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无偿赠画,难免会做赔本的买卖,但刀书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已经成了濮阳的一个文化品牌,它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临别,王璞方告诉记者,在信阳参展的几天也有许多市民询问和索取他的刀书作品,也有不少媒体采访他的刀书表演,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东方刀书画这个奇葩在信阳这个美丽的城市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