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句话,第一,目前我们还想象不到用什么东西,把手机从手上拿走,这代表了现代人的必需。第二,我们能想象到的一切都能装到手机里。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读懂以后就会发现手机未来的前景无限。
深圳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是没有国产手机的。当时我们的手机企业生产的手机都是贴牌,中国手机市场占有率基本上是零。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手机全球占有率达到60%,在国内市场达到70%。中国国产手机正在面向全球销售,我们正在扩大我们的影响力,未来如果能把品牌做好,如果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一定会很有希望。目前,全国做手机的企业有2800多家,去年的总产值达到1万亿,但是我们的企业都是小型的,缺乏市场竞争力。可以说,今天在深圳,手机已经成了土特产,从外观、质量甚至功能上并不输国际品牌,当然,与苹果是有差距的,这不得不承认,乔布斯要求把超前两年的技术用在苹果上,这方面我们没有一家企业做得到,这也是苹果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没有,但并不代表我们未来没有。现在深圳的手机产业面临着转移的问题,怎么转移?转移到哪里去?深圳手机产业整个链条的形成,不是政府也不是哪个组织推动的,纯粹是因为市场的原因,因为需求的原因。因为当时的华强北是一个手机集散地,产业白热化的竞争,把产业化搞出来了。今年,印度、越南想做手机产业,国内也有50多家地市级以上单位想做手机产业。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离开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就做不好手机了,特别是中低端自主组装生产的手机。为什么做不好或不敢大面积地做,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配套的问题,是产业链集群的配套。在深圳做手机,采购手机的原材料非常方便,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手机配套企业有6000多家。而目前在东部得到国家认证、许可的企业是800多家,这800多家企业中运转良性、比较有生机的只有300来家。整个深圳以华强北为中心的手机配套,全球无人能比,但是手机的生产,特别是配套的生产又不得不转移。
河南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手机产业基地,信阳要发展手机产业,一定要把深圳的手机产业集群引进过来,集群引进就是把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优质企业同时引进过来,让所有的配套时间缩短。在深圳如果解决一个手机技术难题,一般5个小时内就会得到解决,当天就会恢复生产。这也是很多其他内地省份引进手机产业没有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信阳能够解决这一点,那么信阳手机产业的发展前景一定会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