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唯 通讯员 志 峰 胜 利

近两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在我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为信阳工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本报记者就我市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信阳、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信阳市科技局局长肖国平。

肖国平介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我市提出了要努力创建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自去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努力创建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的部署后,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来,在科技服务工业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多个方面的工作。

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2012年,围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全市共争取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39项,项目经费总额达2191万元,引导社会研发投入3亿元,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主动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件(MOTFT-OLED)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入选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成为我市首个工业领域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将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同时,首次在高新领域设立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明确市级科技经费80%以上投入到工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开展了“科技服务企业月”专题活动。2012年,市科技局深入全市近200家企业进行科技政策服务和业务指导,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征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74项、技术难题46项,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

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培训。市科技局举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培训会,邀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专家就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申报程序、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专利申报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答疑;同时通报了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情况,宣传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

举办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科技培训会。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领高新科、成果科和市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人员,先后深入信阳高新区、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巡回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培训暨座谈会,为企业详细讲解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鉴定与申报奖励和专利发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知识,进行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等科技服务。

创建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科技局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搭建了信阳市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非金属矿物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从事相关产业中小企业在科研、中试、生产各个阶段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形势,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可谓任重道远,对科技创新也有着更大的期盼和要求,谈到科技部门对科技创新的下一步工作打算,肖国平说,今年3月中旬,刚刚结束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化作出了部署。当前迫切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突出抓好科技进步市创建工作,夯实基层科技工作基础。二是突出抓好国家级高新区培育,推动信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三是突出抓好科技管理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四是突出抓好科技特派员牵手工程,实现科技人才与企业创新无缝对接。五是突出抓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肖国平最后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设创新型信阳,既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又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我们深感机遇难得、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方式,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敬业的工作态度,持续求进、主动作为,全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让科技创新为我市工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