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司宣

用责任撑起一片蓝天,用忠诚构建社会和谐。长期以来,市司法局把平安建设当作一种责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在确保监所安全和系统内部稳定的前提下,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加强干警队伍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用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一项项金灿灿的业绩实现了我市司法行政事业的新突破,描绘出司法行政机关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壮丽风景!

强化法制宣传 优化发展环境

市司法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一系列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的法制宣传活动,奠定全市平安建设的基础,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该局一是持续开展“每月一法”宣传活动。年初以治市办1号文向各县(区)、市直相关单位下发关于开展“每月一法”宣传活动的通知,把25个承办单位所要宣传的41部主要法律、法规、条例逐月量化分解,每月检查督导宣传情况,保证了“每月一法”宣传工作的落实。二是组织召开全市法治环境建设工作大会。要求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合力保障法治环境建设,以法治环境建设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突出司法公正,健全司法保障机制,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和司法监督体系;强化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严格权力监督,强化社会监督管理,严格行政问责制度。三是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开展以“法律知识学习全覆盖、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法律正确使用全覆盖、提升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双覆盖双提升”活动和“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组织全市首届法治文艺会演,以自创为主的32个优秀法治文艺节目寓法于乐,使人民群众在欢乐中受到法制教育,进一步扩大了法治文化影响,提升了法治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去年以来,市司法局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共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讲法治、促和谐”等法制宣传活动10余次,举办各类法制讲座100余场(次),展出展板600余块(次),出动宣传车390多辆(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近10万份,全市设立永久固定大型法制宣传标牌56个,法律宣传覆盖率达90%以上,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为我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强化监管措施 确保内部稳定

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和工作效果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市司法局坚持把教育人、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地开展教育改造和监管安全工作,确保监管场所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该局一是明确责任,预防风险。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稳定工作联系点制度,分别由一名局党组成员联系监狱、劳教所,切实加强对监所安全稳定、教育改造等各项工作指导和协调。局党组书记、局长雷丽萍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市监狱、劳教所平安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期间,与市监狱、劳教所分别签订了《十八大期间监所安全稳定目标责任书》,建立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及时化解本系统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二是加强督查,把握动态。制定监所工作专项督查实施方案,采取不定期检查、节假日检查和突击检查等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坚持狱所安全综合大检查制度,组织干警认真排查场所不安全因素和重点人员情况,严格清查、收缴各类违禁物品,严防违禁物品特别是毒品流入监管场所。加强监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不断提升干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完善狱所监管安全防范体系,确保在押在教人员宿舍、生产区和生活区等重点区域二十四小时处于视频监控状态。三是开展活动,深化教育。组织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确保监所安全稳定”安全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执法执纪能力和水平,增强干警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稳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和学习教育活动,深化对服刑人员和劳教学员的思想、政治、文化、技能教育,共举办了9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服刑犯人3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

强化矛盾化解 维护基层和谐

人民调解是筑牢平安高地“防火墙”。市司法局在全市建立完善3000多个人民调解组织,对各乡(镇)司法所长、民调主任2000余人进行了培训,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局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开展“人民调解春风化雨”专项活动,组织人民调解员全方位排查摸底,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开展“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活动,以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重点,带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开展,11个表彰对象顺利通过省司法厅检查验收。开展“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选拔活动,5名同志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二是扩大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指导成立了信阳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规范的医疗纠纷调解大厅,制订了规范的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组建了30多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调解队伍,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司法卫生牵头、公安机关保障、相关部门配合的医患纠纷化解新格局。截止目前共调解医疗纠纷58起,调解率和调成率均达到100%。省司法厅厅长王文海亲自来我市调研,并做出批示,将我市医疗行业纠纷调解经验在全省予以推广。三是参与领导干部接访活动。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信访接待,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咨询服务和法律建议,从法律的角度帮助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登记、交办、督办工作,做到不稳定因素及时报告,并做好稳控工作,防止非访、闹访、群访现象发生,避免矛盾激化升级造成工作被动。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650起,调成率96.2%,防止民转刑案件203件,防止群体性上访290件,防止群体性械斗114件,有效发挥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强化职能延伸 社区矫正规范运作

社区矫正是国家强制力以人性化形式执行的一种模式,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是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的良好途径。市司法局从完善机构、健全制度、协调合作入手,对被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的帮教,使他们在社会中重新找到归属感。

该局一是成立社区矫正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信阳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拧紧了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把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实时动态监管,提高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目前,平台已录入社区矫正人员554人,已对96人发出越界提醒警告,有效防止脱管和违法犯罪事件发生。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严格落实教育、走访、定期报告、公益劳动等工作措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的通知》,加强对管控对象的防范控制,做到重大节日必须排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加密排查,全面掌握每一名社区矫正人员的生活、思想、就业情况,做到不脱管、不漏管、底数清、情况明、不失控,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三是采取多种矫正帮扶措施。采取“三结合”方式开展矫正教育,即个别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专职教育与兼职教育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相结合,以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增强矫正效果。同时实施人性化帮扶,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帮助联系就读学校;对家庭贫困、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帮助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对没有工作又缺乏劳动技能的矫正对象,帮助他们参加技能培训,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去年,该局共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329人(次),个别谈话828人(次),心理咨询20人(次),组织公益劳动81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