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水为茶之母”,是古代茶人对茶水关系的精辟概述。择水煮茶,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现代泡茶,我们又该如何用水?带着这个问题,本人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如下,与读者分享。
自从茶进入人类生活的那天起,茶和水就已经确定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时不管人们把茶叶拿来食用、药用或是饮用,没有水都是没法用的。秦汉以前,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饮用地位尚未确立,人们对茶水关系的认识还处在不自觉的状态。秦汉以后,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饮用地位确立了,人们对茶水关系的认识便进入到自觉实践的阶段。随着经验的积累,魏晋以后嗜茶之人就非常注重择水煮茶了。到了宋代,茶人就开始从理论上提炼和总结茶与水的关系。比如:宋代茶人苏廙(音:义)在《仙芽传》第九卷“十六汤品”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末同调矣。”意思是说,水是煮茶的关键,如果好茶没有用好水煮,那就跟普通茶的味道没有区别。到了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写到:“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意思是说,好茶叶的色香味等内在品质,都是借水而发,没有水怎么去谈论茶呢?另一茶人张大复说得更明白,他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强调了茶的内在品质必须通过水的冲泡或煮渍后才能彰显;水质的优劣与茶汤品质密切相关。
古人关于茶水关系的精辟论述,也为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茶叶作为一种固体的物质,没有水就不能成为饮品。茶叶的色香味都是靠沸水的冲泡浸出的。在茶与水的交融中,由于水中所含的矿物质与茶叶中所含的茶黄素、茶红素等呈色物质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水质的软硬清浊对茶汤的色泽明亮度、滋味鲜爽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茶与水的密切关系,使那些爱茶者择水煮茶,以得品茗之真趣。
(下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