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谈新生同志为长山村小学学生发放捐赠的学习用品。 黄海涛 马维国 摄 |
□黄海涛 马维国
“学校破旧的砖瓦房推倒重建了,村里的沙土路都铺上水泥了,逢年过节还把油盐米面送到我们这些困难户家里……感谢谈书记为我们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村民真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罗山县灵山镇长山村第一书记谈新生一心为民的火热之心。
现年39岁的谈新生是罗山县教体局勤俭办支部书记。
2010年4月,他积极响应全市选派机关干部到“双薄弱村”任职的号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农村一线,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贡献力量。作出这个决定时,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年近八旬,女儿读初中,妻子在教学一线,对他来说,要去地处偏僻、落后的长山村开展工作谈何容易?面临艰苦的抉择,谈新生想到的是工作,为了这个难得的为民服务的机遇,他克服了一切困难;为了在基层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他宁可放弃机关的舒适和家庭的温馨。
就这样,长山村成了谈新生的新舞台。三年来,他坚守在长山,吃住在校,以村为家,与民同甘共苦。
长山村是典型的“双薄弱村”,经济落后,组织薄弱。到村之初,谈新生走村入户,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寻求突破,他很快就勾勒出了长山村发展规划蓝图:扩建长山小学,延伸通村公路,接通自来水,修复黄家堰,重建金石桥……要让这些蓝图变为现实,需要物力和财力,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
谈新生深知任重而道远,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但他一切都从实做起。
只有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组织才能有坚强的堡垒。一开始,长山村党组织没有活动阵地,连基本的办公用房都没有。谈新生积极呼吁,取得了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该县教体局投入援建资金10多万元,建成了13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办公用房,添置了办公桌椅,新修了门前道路,结束了村干部在家办公的历史。在工作中,谈新生坚持民主集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为深入了解百姓疾苦,他与村支两委一班人,早出晚归,到家入户。用百姓的话说,只要是门开着,他都要进去,和大家伙儿唠一唠,诚心听取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决策事务透明,为人处事谦和,开展工作娴熟。谈新生用他的智慧汗水和人格魅力团结了人心,凝聚了合力,村委会很快营造出了干群融洽、优势互补的工作局面。
要想富,争项目。为了争取项目,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常常坐着班车奔波于县城与长山村之间。有时为了洽谈投资项目,他拿起电话,一说就是个把小时。他用热情打动别人,用真诚感染别人,更用踏实的人品来取信别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他不懈努力,一个个项目工程在长山村落户:争取项目资金36万元新建了长山小学,并配套了相关设施;投入10多万元新建了村部,购买了办公桌椅;农村水毁道路项目15万元,使全村惟一不通车的村组通了水泥路,群众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农家书屋项目,配发了图书、书柜和阅览台;农民健身工程项目,配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案等健身器材。村里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发展生猪、水鸭、野山鸡养殖;流转土地150亩,扩大水稻、蔬菜、棉花、油菜、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种植;鼓励青壮年参加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就业。这些项目使长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当村官,就要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谈新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山村有多少贫困户,多少孤寡老人,多少残疾人,他都清清楚楚,记在民情日志上,更刻在了心坎上。为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村委会为7名特困群众办理了低保,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为3家危房户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帮助他们改善了住房;为14户受灾群众争取到临时救助金;为21户特困群众送去了“双节”慰问金。同时,谈新生同志积极开展助学工作。为本村考入湖南大学的王越同学争取到5000元捐资助学金,为考入郑州大学的陈家鸣同学争得了2万元助学金,帮他们圆了大学梦。他还多次找到镇中心校、初中和高中,为村里的6名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每人资助1000元。每年教师节、儿童节,他都联络局机关及二级机构党支部,开展“支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看望慰问长山村师生,赠送书包、文具等文化用品,师生家长非常感激。
到村后,由于生活没规律,谈新生时常饥一顿饱一顿,时间一长胃病也出来了,两个月下来瘦了10多斤,一个近40岁的壮年人体重降到了不足100斤。
谈新生这样说起他的下派生活:“在长山村工作的这几年,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为群众解了难事、办了好事,改变了长山村落后的面貌,为教育和长山村搭起了‘连心桥’,虽苦亦乐,虽累却实,付出再多我也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