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苇
近期,我走进了郑州大学,聆听了来自北京、杭州、深圳的9位名师的演讲,分享他们课堂的精彩,和他们一起走近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心中不禁万千感慨:原来教学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课堂是生命的对话,用最接近孩子的生活情境,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吴正宪老师在讲授《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在一学生从图片花坛中发现有用信息后,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2×8+8×8后,吴老师以“读算式,有问题吗?”引发学生思考,当时的课堂不仅学生一怔,听课的许多老师也都一怔,有什么问题呢?难道算式不正确吗?看到学生们一脸的疑惑,吴老师马上举手说“我要提问题了”,此时此景,许多学生都蒙了,名师要向学生提问了,正在学生们手足无措、面面相觑之时,吴老师微笑着提醒学生,“请说”,此时的学生可能突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平等的、民主的课堂,学生们思维的闸门突然被打开了,提出了为什么用“12×8”,为什么用“8×8”,为什么要加起来之类涉及到算理的问题。王文英曾说“优秀的教师总能给孩子一个喜欢你课堂的理由。”孩子们有了兴趣,数学学习自然就轻松容易了。
如果吴老师的课仅仅是把我引入了数学课堂,那么倡导“大问题教学观”,来自深圳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则对如何从事数学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捷径。他针对“以前的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线性课堂,忽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提出“以尽可能少的关键问题,引发学生集中、深入地思考”。倡导“探究的呈现,分享后优化,废话也精彩”的课堂教学理念。他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中,就以“为什么井盖是圆形的?”引入学生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在他所讲授的课例《垂线》中,就以“垂线、垂足、互相垂直”的大问题引发学生探讨、总结。虽然他以“废话”自嘲课堂的引导,但他的“废话”总能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废话”的精彩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模拟的。
走进名师的课堂,分享他们的精彩,深深体会到“课堂一分钟,课下十年功”的内涵,体味到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很难理解一位对教材没吃透的老师能教出精彩的课堂,很难理解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能深入课堂,很难理解没有对话观念的老师能走近学生的心灵,能唤醒学生的灵魂。以前总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体会甚少,今日和名师一起真切体味到:倾听花开的声音,一定会等到花开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