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关领导和专家在田间指导工作。 农 心 摄 |
![]() |
农民在田间耕作。 农 心 摄 |
(上接第一版)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加快了绿肥的发展,扩大到140万亩;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紫云英种植鼎盛时期,当时最大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以后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我市紫云英常年种植面积在80万亩左右。特别是2012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紫云英种植,把加快发展紫云英产业作为打造特色品牌农业战略的高度来抓,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的意见》,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根据农情调度统计:2012年全市秋冬种紫云英面积85.13万亩,超额完成80万亩的生产任务。其中,浉河区2.32万亩、平桥区4.15万亩、罗山县12.81万亩、潢川县15万亩、固始县25.35万亩、淮滨县1.69万亩、光山县6.8万亩、商城县13万亩、新县4.01万亩。曾经出现的一些冬闲白茬田,也纷纷披上了绿装。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上中旬是紫云英花盛开的季节,沿着我市高速公路和县乡主干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漫山遍野的绿色,一望无际的花海,春风轻拂,紫红色的紫云英花在阳光下显得分外明艳,与金黄色的油菜花相映成趣,远远望去,紫黄相间,构成了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煞是好看,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高度重视 措施得力
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我市成立了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组织协调紫云英及其产业发展。制定指导性文件。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的意见》,市农业局制定了《信阳市紫云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县区抓好紫云英生产。及时宣传发动。市、县区先后召开了相关会议,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宣传发动,建立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任务完成。开展督导检查。市委、市政府两办成立了督导组,对全市紫云英生产进行明察暗访,及时通报情况,促进紫云英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合理布局。按照宜麦则麦、宜油则油的原则,在种足种好小麦、油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充分利用冬季白茬田发展紫云英种植。在发展布局上,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壮大固始、商城、潢川、罗山,优化提升光山、新县,拓展浉河、平桥的发展布局,重点加强固始、商城、潢川、罗山等紫云英重点基地县的发展与建设,加快建设和明显提升光山、新县及312等国省道、京珠高速等沿线产业带发展水平。在开发乡村休闲游上,突出公路、铁路沿线和城镇周边、旅游风景区等重点,着力打造紫云英和油菜景观长廊,做大做强生态观光农业,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示范带动。各县区积极创办高标准示范点,每个县区建立两三个核心示范点,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标准示范点。各核心示范点不仅在生产技术、生产水平上起示范带动作用,还力争在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上起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办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市紫云英种植均衡发展。同时,各县区积极在交通要道,特别是沪陕、大广高速,京广、京九、宁西铁路,312、106、107国道,南信叶路等公路沿线,把不种小麦、油菜的田块,集中打造紫云英规模种植示范带。各示范带种植面积均不低于100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服务。为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各县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对规模种植户和种植示范点给予种子补贴,以奖代补支持紫云英生产,以点带面促进紫云英种植。同时,市、县农业局专门抽调农业技术人员,按照紫云英生产技术要点,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巡回指导,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市农业局还专门组织编印了《紫云英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民发展紫云英生产。同时,市农业部门正在积极向农业部申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争取紫云英生产补贴。
科学规划 产业开发
紫云英产业涉及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创汇、医药保健、畜禽养殖、花蜜加工、蔬菜食用等领域,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为推动紫云英相关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的意见》。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紫云英种植面积发展到120万亩以上,其中用作绿肥面积70万亩至90万亩、留种面积25万亩,用作观光面积15万亩以上。重点打造以下三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
打造全国紫云英种子生产和出口基地,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规划建设紫云英种子生产和出口基地20万亩,到2015年发展到25万亩,每年出口紫云英种子达到2500吨至3000吨,创汇1亿元人民币,实现国内销售5500吨左右,打牢夯实我市为全国紫云英种子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地位,增强我市出口创汇能力。
打造豫南地区绿色和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分析化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用作绿肥与施用化学肥料的稻米相比,支链淀粉、蛋白质以及赖氨酸、胶稠度等含量和指标,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米饭香气大、口味好,具有较强的商品优势。规划到2015年,我市将种植紫云英作绿肥,建设绿色和有机稻米生产基地70万亩以上,生产绿色和有机稻米。
打造大别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1年,新县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2年,光山县申报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有条件的县区可以规模种植紫云英,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到2015年,在全市国省道、高速公路沿线、风景区、旅游区、城市郊区等生态观光紫云英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紫云英种植之红花引得游人醉
新县的四月,紫云英红花盛开,全县4万多亩田野铺上了紫红的地毯,碧绿的田野上点缀着朵朵紫红色的小花,广阔的大地上铺展开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画卷。如诗如画美景,吸引游人纷至沓来,生态农业观光游火热了将军故里。
2012年新县县、乡两级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围绕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建设了120多个乡村紫云英示范点,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景点。该县启动将军故里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油菜、紫云英景观带建设。在县城至田铺乡河铺村红色旅游线路的新集、香山湖、泗店、田铺等4个乡镇区沿线11个村共种植油菜2570亩、紫云英1000多亩,油菜、紫云英种植覆盖率在95%以上,建成了15公里旅游线路油菜、紫云英景观带。随着油菜、紫云英竞相开花,乡村游、观光游的游人越来越多。田铺乡清明节期间,慕名而来的游客就高达12000多人,创下清明节期间旅游人数新高,进一步提高了田铺知名度,刺激了当地经济,繁荣了田铺旅游业。泗店乡公路沿线5个村种植油菜1680亩、紫云英200多亩,花开季节吸引大量游客赏花旅游,仅清明节前后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相关收入40余万元。
新集金兰山、卡房天台山、陡山河莲康山等绿色旅游线路,往年的冬春季节,路边白茬田很多,发展紫云英种植,不仅减少了白茬田,为土壤提供丰富的的养分,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带动了乡村旅游。游人在上山、下山途中,驻足观赏,走入紫色的花丛,蹲下来静静地感受,你会听到成群蜜蜂“嗡嗡嗡”地窃窃私语,穿行于田间小路,陶醉其中。
紫云英种植之种子出口创外汇
商城县是信阳紫云英繁种最佳区域之一,适宜留种且繁种产量高。去年该县种植紫云英13万亩,其中留种田2万余亩,主要集中在汪桥、观庙、余集、双椿铺、冯店等具有种子生产优势的乡镇,现在紫云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该县发展紫云英种子基地具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紫云英具有鲜草产量高、产种量大、种子质量优的特点。该县紫云英属早熟种,抗寒性和抗旱力强,也较耐渍,引种范围广,可延伸到低纬度的广大稻作区,备受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经过筛选比较,该县紫云英在全国20多个优秀地方紫云英品种中产种量最高,留种效益最好。二是该县种子部门有国内先进的紫云英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有成熟的加工和质量标准控制技术,有较强的出口经验,有较好的信誉和品牌。
20世纪70年代末信阳市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紫云英种子生产基地,其种子不仅遍销南方各省,而且出口已有30多年的历史;信源牌信阳紫云英种子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于2002年进行了原产地标记注册,实施原产地保护。为实现打造全国紫云英种子生产和出口基地,增强信阳市出口创汇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紫云英种植之绿肥实惠又增效
今年,商城县以山信粮业公司为龙头,计划在鄢岗、双椿铺、上石桥等乡镇建立有机米生产基地5万亩。目前,生产基地紫云英长势良好,农民正在压青作底肥准备插秧。紫云英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它含有丰富的氮素养分,固氮能力较强,盛花期平均每亩可固氮量达5公斤~8公斤。紫云英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等含量,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而且鲜草分解快,肥效迅速。据测定,一般每亩可产紫云英鲜草1500公斤。每1000公斤紫云英鲜草可以为后茬作物提供纯氮4.0公斤、纯磷2.0公斤、纯钾2.3公斤,相当于8.7公斤尿素、16.67公斤过磷酸钙和3.83公斤氯化钾。种植紫云英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氮素循环、活化土壤养分,对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农民节本增效等具有重要作用。
山信粮业为打造稻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产业链,在巩固5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和10万亩省级无公害晚籼米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又领办了商城县山信生态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基地+合作社+科研院校”的模式运营,依托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商城)丰产种植项目和隆平高科公司,与县内外30余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绿色优质水稻种植收购协议,优质水稻(Y两优1号)5万余亩,并以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05元收购,直接为合作社增收增效。
目前,信阳市顺兴粮油、山信粮业、黄国粮业、健民粮业等多家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已经认识到绿色和有机稻米将带来的巨大商机,而用紫云英作绿肥发展绿色和有机稻米是一种有效途径。这些企业正在通过订单农业,建立有机稻米的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大米,打造市场品牌。
紫云英种植之畜牧养殖好饲料
浉河区农民田兴成和罗山县农民胡天亮从今年政府扶持紫云英种植尝到了甜头,用紫云英鲜草搭配精饲料喂猪,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猪肉品质,猪肉买上了好价钱。
紫云英鲜草柔嫩多汁,含水量90%左右,在盛花期营养成分最高,干草的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高于紫花苜蓿、草林犀、箭舌豌豆和苕子等豆料牧草,比黑麦草、雀麦草、苏丹草等禾本科牧草以及玉米、稻谷、大麦、小麦等各类籽实高1倍左右。它是一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青饲料,可满足家畜任何生理状态下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
浉河区游河乡高湾村农民田兴成将紫云英作为家畜的优质青绿饲料和蛋白质补充饲料。紫云英适口性好,各类家畜均喜食,营养价值也很高。紫云英年可刈割2次~3次,一般每亩鲜草产量1500公斤~2500公斤,最高可达4000公斤。以1市斤精饲料配合6市斤~7市斤鲜紫云英喂猪,不仅提高猪肉肉质,还为农户省约了成本,猪粪还田,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紫云英作为青贮饲料不仅贮存时间长、贮存量大、成本低,且养分的损失也较少。目前,浉河区紫云英规模种植户已有4户。
农民胡天亮是罗山县龙山乡岳冲村紫云英示范基地种植户之一,虽多年有种植紫云英的传统习惯,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收成一直不好,有效利用价值也不高。去年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农业局的大力宣传下,老胡又利用冬季闲置田种上了紫云英。县里不仅免费给配了种子,还配备了技术员,眼下紫云英丰收在望,老胡心里美滋滋的。他暗暗算了一笔账:用紫云英鲜草搭配精饲料喂猪,不仅省了精饲料钱,家里的两头猪现长得皮红毛少,比邻居同时购买的猪,每头足足重30公斤,以每市斤猪肉6.5元计算,就多卖近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