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涛
在政府执行活动中,政府执行力贯穿始终。政府执行力是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任何一个政策方案,无论如何正确,都无法自动变为现实。实现预定目标,最终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快慢不一。不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通过竞争,吸引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流向本地,一个地区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诸多竞争错综复杂,可是万水流东,最终都可归之为地方政府的竞争。因为无论经济竞争、文化竞争,还是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其组织、引导、推动,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能力卓越、廉洁高效,对地区竞争能力的提升影响至大。
在资源流动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政府竞争力,已成为各个地方政府管理的重要课题。决定地方政府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执行力是关键。政府决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十分重要,这毋庸置疑,但是徒有决策远远不够。一个政府有好的决策班子,好的政府管理体系,能够制定出好的发展战略,但如缺乏好的执行力,那么前期所有工作势必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最终该政府所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步伐,也将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所以政府执行力和政府决策力同样重要。正是基于这种重要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注重结合。所谓政策执行,实际上就是把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指导和推动本地区工作不断前进。各个地区具体情况不同,问题也各有差别,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共性要求与自身特点结合起来。一方面吃透“上情”,保证上级政令在本地畅通无阻;另一方面摸准“下情”,立足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寻求“上情”与“下情”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执行的有效突破口,把上级要求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员应该敢于突破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切实让职责权力服务于地方发展需要,让办事程序服务于效率需求,让目标考核服务于发展业绩。
其次,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开展政府工作绩效评估,通过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标准、执行程序、执行时效,定期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进行指标测定和民意测评,建立行之有效的执行责任投诉机制,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执行效能奖惩办法,将执行工作置于政府监督部门和全民监督之下。此外,还应积极促进学习型和创新型政府的建设。政策执行是一种高知识的再创造活动,它要求执行者要科学、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的精髓,掌握好政策的尺度。政府执行部门应该加强学习,经常学习,善于学习,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执行能力。
(摘自《河南日报》)